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9 题号:10312872

汉字繁简之争由来已久,近些年来,随着国学热兴起,大量古代典籍重新翻印,有些专家学者,再次捡起识读繁体字的老话题。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汉字历经千古演变,与时俱进,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有人认为,了解历史,阅读旧籍,让孩子们认识一些繁体字,未尝不可;日常生活的实际运用,大可不必弃简从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识繁用简,不必弃简从繁”的合理性。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625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各地群众赛龙舟、包粽子、赏民俗,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度佳节。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纪念受国诗人屈原而立。一千多年来,包粽子、赛龙舟等庆祝活动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一家人围绕饭桌,包包粽子,彼此间传递了亲情。举办龙舟大赛,磨练了人的意志。开展纪念屈原活动,让人们时刻感知到屈原的心忧家国、情牵百姓、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

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家国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各地举行端午节庆祝活动的文化价值。
2021-06-13更新 | 7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8年2月1 6日,中国首档大型原创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苔》《乡愁四韵》《少年中国说》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在节目中被再次创新性传唱,让观众听者心魂俱醉、感慨万千,成为荧屏的一股清流。但近年来'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呈现出一种井喷之势,多家卫视趋之若鹜,原本的文化清流综艺,大有一种“洪流”态势。这与前些年我们片面追求GDP和媒体泛娱乐化的导向分不开'收视率、点击率、广告收益等,无疑使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为赋新诗强说愁”,一哄而上的文化泡沫之下,不少诗词类综艺节目最终草草收场,淡出公众视野。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经典咏流传》成为荧屏一股清流的文化价值。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有些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草草收场的原因。
(3)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校学生会打算成立相关社团,请你为社团拟定一个名称,并为社团招募成员设计一条宣传栎语。
2018-07-10更新 | 13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康熙年间,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争宅基地,双方因之成讼。老家的人驰书求助张英,张英作诗调解:“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邻居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成“六尺巷”。

2002年,当地政府在原址重建六尺巷,长约百米,宽2米,青砖黛瓦卵石路。巷道两端立有徽式汉白玉牌坊,一端刻着“礼让”,一端题有“懿德流芳”。尽管此巷已非彼巷,然而络绎不绝的游人在此无不感慨张英的胸襟与情怀,沉浸在浓浓的谦和礼让氛围中。在化解基层矛盾工作中,六尺巷的故事常能让有关各方深深触动,民间纷争往往以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而冰释。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六尺巷的文化价值。
2020-11-19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