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特点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11640941

康熙年间,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争宅基地,双方因之成讼。老家的人驰书求助张英,张英作诗调解:“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邻居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成“六尺巷”。

2002年,当地政府在原址重建六尺巷,长约百米,宽2米,青砖黛瓦卵石路。巷道两端立有徽式汉白玉牌坊,一端刻着“礼让”,一端题有“懿德流芳”。尽管此巷已非彼巷,然而络绎不绝的游人在此无不感慨张英的胸襟与情怀,沉浸在浓浓的谦和礼让氛围中。在化解基层矛盾工作中,六尺巷的故事常能让有关各方深深触动,民间纷争往往以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而冰释。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六尺巷的文化价值。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愿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

根据中央有关部署,国务院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2015年开始实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材料二:乡村是农耕经济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但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乡村生活“空心化”呢?有专家建议,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才能使城镇化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现代化成为有根的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就落实专家建议提出具体措施。
(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某高中学校以“青春遇见新时代”为主题召开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如果你参加座谈会,请你围绕座谈会主题写出发言要点。
2019-01-01更新 | 1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浙江松阳是全国首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关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县长王峻看重的主要是两点:一是“游客﹣﹣原住民融合共生”,“开发商﹣﹣原住民融合共生”。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绝对不能排斥原住民,离开了原住民就失去了灵魂。松阳大量古老的农耕文化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仍然“活”在现实生活村落中。二是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历史文化村落为底本,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支撑,以乡土民俗风情文化为依托,以摄影写生等艺术创作为媒介,植入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业态,推动一产、三产融合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松阳看重的两点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启示。
2020-06-16更新 | 2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在劳动人民实践基础上,主要形成于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在随后生产生活中,我国劳动人民又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了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并逐渐衍生出节日文化和生产仪式等习俗活动。近年来,凝聚着各族人民的伦理情感和信仰的九华立春祭、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等民俗活动陆续被列为“二十四节气”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1)结合材料一,运用“体味文化”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和人的关系的。

材料二   河南滑县道口,这个位于黄河北岸的小县城因烧鸡闻名于世。每年的农历正月27、28、29日三天,道口古镇都要举办“火神庙会”祭祀火神,以避免火灾。当地居民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男女老少齐上阵。数百年过去了,人们已不需要娱神祈福,但“火神庙会”却神奇地保留了下来。古会传统节目有河西高跷、军庄秧歌、背阁、抬阁、八卦秋、武术表演、竹马、莲花灯、火龙、花船等,演员们盛装上阵,从脸谱到服装,无不体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今年的“火神庙会”更是热闹非凡,到处人山人海。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特点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2023-05-13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