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举办“村晚”戏曲进乡村、新年画、图书馆里过大年等群众文化活动约15万场,线上线下约6.69亿人次参与;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63万场,同比增长52.10%;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这主要得益于(     
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旅产业经济效益增长
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③国家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年俗旅游的成本低
④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2023年11月7日,“乐动蓉城”2023年彭州市“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精彩上演,包含舞蹈、相声、川剧、歌舞、杂技、魔术等多个门类的演出,让社区居民过足“艺术瘾”,特别是由市文旅局打造的原创精品小品《患难见真情》、舞蹈《牡丹花开》、歌舞《幸福中国一起走》等极具特色的节目受到观众欢迎。可见,文化惠民活动精彩上演,有利于(     
①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②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繁荣基层文化市场
③促进文旅融合,增添社区文化时代魅力
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创新活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视调查研究,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毛泽东等同志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恢复实事求是的工作路线,中国迎来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员干部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决摒弃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要根据调查任务和要求的不同,在具体实践中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大胆创新,多管齐下,既要“走马看花”,也要“下马看花”。面对大量材料,要经过交换、比较、反复,确保调研结果真实可信。要抓住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真正把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发现出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信任和信赖,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

新时代新征程,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要通过调查研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党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生态乡村对推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请你至少从两个角度提出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诗画村庄,和美城乡,富乐之江。循迹溯源,20年前起笔的“千万工程”擘画蓝图。

刚迈进21世纪的浙江农村:有新房、无新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当年的乡村即景。如何破解乡村发展难题?习近平同志从2002年10月开始,用了118天,跑遍11个地市。一张蓝图,日渐清晰。2003年6月“千万工程”启动会召开: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在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同志亲自制定了“千万工程”的目标要求、实施原则、工作机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牢记嘱托,浙江干部带领群众团结奋斗,践行“两山理念”,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任接着一任干,终于实现山乡巨变,成就举世瞩目。2018年浙江获得联合国颁发的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2023年6月7日,浙江省又提出,加快构建“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千万工程”新画卷。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总结“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实现乡村巨变的原因。
(2)“千万工程”的影响力是世界性的,为世界各国探索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为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模式带来了中国经验。请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以“中国智慧照亮世界前行之路”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条理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150字左右。
7日内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4年3月1日,“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启动。活动围绕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带动全城全域全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下列为此活动拟写的新闻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B.坚持守正创新发展文化产业
C.彰显英雄本色实现自我价值D.厚植家国情怀丰富文化产品
7日内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6 . 2023年10月17日,古朴典雅的中国民族器乐《礼尚乐合》拉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的大幕,表达世界各国对“和衷共济、和合共生”高远理想的矢志追求;跨越国界的中外音乐舞蹈表演《美美与共》,让在场贵宾加深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增进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这表明(       
①文化反映一定的政治并对政治予以重要影响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规律
③对各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能够促进民心相通
④不同文明的交融同一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沟溪乡余东村,因画而兴、因画而名,凭借农民画的蓬勃发展,沟溪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画好一幅画】

农民画的发展,在余东村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村中自古多出能工巧匠,工匠们的精工美艺和匠心精神代代相传,为余东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业余美术创作学习班的举办,让绘画爱好者的专业能力有了不小提升,也让余东农民画的种子在田间地头发芽。2003年,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成立,越来越多的农民画爱好者加入协会,学习创作。这批土生土长的村民从当地民间墙围画、灶头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开展农民画创作。“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把卧室当画室,把门板当画板”——当地的顺口溜正是“余东画村”里“乡村毕加索”的生动写照。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用画笔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

【建强一个村】

新时代以来,余东农民画与新农村建设一路同行,村里的文化艺术氛围越来越浓郁。余东村用农民画装点村庄,既保留了乡村建筑文化肌理,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也构建起了一整条以农民画为底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的6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112万元,农民画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农民画不仅为余东村注入生机活力,还促进了产业发展、村庄和谐、文明提升,极大增强了乡村凝聚力。

(1)有人认为,农民的实践为农民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农民画的发展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3)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的辩证思维方法,以“乡村毕加索点墨成金,妙笔绘就共富路”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无数东北抗联将士能够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威武不屈,在斗争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高尚品质,就是因为他们对革命理想忠贞不渝。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联将士崇高精神风貌和高尚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人类为了正义事业挑战自身极限的传奇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在新时代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东北抗联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支撑。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题撰写一篇宣传稿。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字数150字左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世代相传。中华文明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作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判断与选择。
(3)请举出两个事例,印证当代中国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2024-04-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10 .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这是基于(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其重大影响
②文化具有服务社会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
④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2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