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活与消费 > 价格 > 供求影响价格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9 题号:103195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格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材料一   1978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政府直接定价的比重高达97%,自由市场价格比重仅为3%左右。到2017年底,97%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实现市场调节,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政府管理价格的比重仅为3%,基本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对于仍保留政府定价的领域,如成品油、天然气、电力、铁路货运等,也探索建立了不同程度参考市场因素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价格关系。


(1)结合材料一,分析价格改革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材料二   我国在价格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建立完善重点商品储备制度、进出口调节机制、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棉花目标价格制度,统筹运用各类价格调控手段,精准施策,有效应对价格异常波动。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上述价格改革的经济意义。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简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20年6月份,H省蔬菜价格小幅上涨,所监测的14个蔬菜品种中价格上涨的11个蔬菜品种平均涨幅为4.10%,其中大葱价格涨幅最大,上涨15.25%。对蔬菜价格上涨原因,H省发改委负责人分析认为,一是由于今年雨季较长,近期雨水持续较多,日照不足,种植难度大,成本提高,总体产量减少。二是由于年初价格过低,西红柿、土豆等蔬菜大量滞销,种植户种植意愿下降,导致近期上市量减少。三是全省蔬菜70%左右销往省外,由于山东寿光等蔬菜产地受灾,蔬菜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带动省内蔬菜价格有所上涨。


(1)根据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相关知识说明H省发改委负责人对价格上涨原因分析的经济生活依据。
(2)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020-12-19更新 | 6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蔬菜是居民餐桌上的必备食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逐渐从“有没有”发展到“好不好”,对蔬菜的消费也在悄然变化。某省提出打造“绿色食品牌”,大力推进蔬菜的绿色,有机生产。从无公害到绿色再到有机,这对蔬菜的生长环境、栽培管理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为此,该省在基地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力推动有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辣椒、土豆、生菜、西芹……琳琅满目的有机蔬菜进入各地生鲜超市。通过随机对比发现,有机蔬菜的价格比普通蔬菜贵出了6倍至10倍;尽管价格高,绿色有机蔬菜仍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1)结合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说明有机蔬菜比普通蔬菜价格更高的原因。
(2)结合材料,从影响消费的因素的角度,说明有机蔬菜为什么价格更高但仍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2022-01-21更新 | 2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粮食关乎民生保障,关系社会稳定。长期以来,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收购的最低保护价和临时收储价,把价格和补贴合二为一,使得国内粮食价格上涨。2016年我国粮食供给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即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不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农民的合理收益由政府实行价外补贴。2017年1月23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2017年要进一步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
运用有关”价格“方面的知识,说明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是哪些?说明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农业、农民、农村的积极影响。
2018-08-16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