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人民当家作主 >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0 题号:103493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人披坚执锐、逆行而战。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发布有关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解读,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及时有效的法治支撑。全国政协党组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政协自身特色优势,认真做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工作,认真收集、及时反映广大委员和界别群众的意见建议,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政协的智力支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各地社区普遍实施了封闭式管理、地毯式排查,并通过及时隔离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等方式,有效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链条,筑牢了疫情防控的最基层防线。基于中国应对疫情所采取的快速、高效、有力措施,有外媒直言“防控措施取得积极成效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体制优势”。毫无疑问,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是怎样发挥制度优势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社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居委会。为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居委会组织召开居民会议。经过多方商讨,居民会议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出台管理办法,规定了居民参与广场舞活动的时间、地点等,很好地协调了各方的诉求。居委会还设置公示板,及时公布社区事务。


(1)结合材料,谈谈该社区居民是如何参与民主管理的。
(2)说明公民参与民主管理有什么意义。
2019-04-21更新 | 8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重心不断调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随着理念的进步而创新,彰显强大生命力。

◎20世纪60年代,“枫桥经验”诞生时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最大限度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枫桥经验”始终坚持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创新群防群治,创造性地开展“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矛盾纠纷“四前”工作法。

◎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各地不断探索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山东,部分市县建设以儒家“和合”学说为核心的“和为贵”调解室。在天津,某些社区运用法治思维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从一镇之治到一国之策,不同时期的“枫桥经验”一脉相承,成为展示“中国之治”的一张金名片。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总结在不同历史时期但一脉相承的“枫桥经验”。
2024-04-23更新 | 73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是党员入党时对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政治承诺,是党员为党奋斗终生、献身党的事业的誓言和座右铭。百年党史中流传过不同的入党誓词。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材料二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第一工程”。山西省晋中市紧紧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持续加强党组织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工作机制,落实针对性帮扶举措,推动实现转化提升,极大提高了乡村现代化治理水平,被国家评选为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取得巨大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新形势下乡村治理仍然面临治理中坚力量流失缺位、产业支撑不强、文化建设落后等诸多问题。


(2)有人认为,只要加强党建引领,就能实现乡村振兴。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评析此观点。
2023-05-20更新 | 2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