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遗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6 题号:10466696

宏阔瑰丽的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460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现存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它吸收和借鉴古印度、中西亚文化,汲取希腊、罗马艺术元素,是世界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代表着五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全面修缮,减缓了风化;大力发展文物数字化保护,通过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复制、VR成像展示等一系列举措,探索出了一条数字化研究、保护、开发利用之路;建起了云冈数字联合实验室,云冈石窟的“音乐窟”在浙江大学迈开“行走世界”的第一步,将在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进行展示。鉴往知来,汲取中西方文化之精华的云冈石窟,正从历史深处走向世界。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指出,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云冈石窟的文化价值。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字塔、古希腊神庙、古罗马斗兽场……;故宫、白塔寺、黄鹤楼……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与中华民族生息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多森林而少顽石相关,所以中国传统建筑被称为“土木的史书”。
中国传统建筑常用“斗拱”这种世界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结构形式。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这种建筑技术的长期利用,创造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结构特征、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将灵巧的木构架推向了极致,长久持续,一直流传到今天。
2016年秋季新学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秦佑国教授面向非建筑专业学生开设了《建筑的文化理解》一课,希望同学们通过了解中外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及其社会文化,培育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品位,提高建筑文化的修养。课程座无虚席,网络点击率居高不下,受到师生广泛欢迎。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大学开设建筑文化课程为什么能促进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独特性的原因。
(3)目前,我国众多传统古建筑面临年久失修和城市改造的局面,请你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保护中国传统古建筑写两条宣传标语。
2017-03-15更新 | 13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法对四时变化的概括,也是一首简明、纯真、亲切、充满生活气息的对于天地、对于神州、对于中华民族、对于先祖、对于重农亲农的先民生活的颂歌、情歌。


二十四节气是以大观小,是把对天地四时之变的大总结,体现在了一个个具体节气的确定与划分上,古人的眼光遍及天相、季候、农事、生物、风俗各层面,从天地的大变化着眼来认识这些具体的事物与现象。

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二十四节气”时间知识体系的作用和文化价值。
2022-06-02更新 | 34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曾在1986年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以辉煌灿烂的新发现“再惊天下”。黄金面具、青铜人像、青铜尊、玉琮、玉璧、金箔、象牙……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举行,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此次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有力地证明这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星堆遗址展示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独特的技术、艺术和精神信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三星堆遗址保护与研究的文化价值。
2021-09-20更新 | 2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