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法律与生活 > 民事权利与义务 >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7 题号:10934289

2019年8月,李某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购买一套商品房,约定3个月后付款。2个月后,该公司又将该房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了冯某(未过户)。11月,李某向该公司交纳房款、物业费、水费等费用,并办理了过户手续,但未入住。12月,冯某以已支付购房款为由,更换该房门锁,并入住。无奈的李某将某房地产公司和冯某告上法庭。


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相关知识,结合本案,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房屋的所有权归属,并阐述理由。
(2)指出冯某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及方式?请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案情回顾】

某餐饮公司向消费者推出手机扫码点餐服务。具体操作步骤为: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注“某餐饮公司”微信公众号,授权商家获取消费者的微信昵称、头像、地区、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进行线上点餐;若不同意授权商家获取前述信息,则无法进行线上点餐。2021年7月27日,孔某在某餐饮公司用餐时,店员未告知孔某可以人工点餐,孔某使用手机进行线上点餐,并被注册为某餐饮公司的会员。孔某结账后发现,其取消关注“某餐饮公司”微信公众号后,仍是某餐饮公司的会员,被获取的个人信息仍存储在某餐饮公司处无法删除。孔某以个人信息权受到侵害,遂将某餐饮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裁判】

北京某中院经审理查明,孔某在某餐饮公司用餐时,服务人员未告知孔某可以人工点餐。变相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且没有明示如何删除个人信息。故某餐饮公司构成侵权。遂依法作出判决:某餐饮公司停止侵害,删除信息,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结合材料,运用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分析人民法院对本案终审判决的依据,并说明该案例的警示意义。
2024-01-19更新 | 683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材料一   新业态主要表现为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的经营活动,拥有强大的创业潜力、就业空间和经济价值。但一个“新”字背后,是潜力与风险并存的现实。近年来一些快速崛起、野蛮生长的新业态因相关法律制度存在薄弱点,逐步暴露出隐患苗头;互联网、大数据行业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催生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杀熟”等黑灰产业;文娱领域“饭圈”乱象等问题比较突出;“工伤自理的快递员”“疲劳驾驶的网约车司机"现象引发社会对相关平台用工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担忧等。依法治国,立法先行,新业态立法慢不得,国家已把新业态立法列入规划。

材料二   某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主播向其粉丝索要"打赏"。14岁的中学生小A上网课期间,沉迷于该主播视频直播,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将妈妈微信钱包中的20万元陆续转账给该主播。小A母亲得知情况后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提供了小A户口簿、微信转账纪录两项证据,请求法院判决平台主播返还20万元"打赏"。


(1)有人说,新业态主要特点是“新”,立法后会有更多束缚反而容易扼杀其活力。结合材料一,运用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若你是受理法官,应如何判决?请说明理由。
2023-01-14更新 | 46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法治的中国再出发。

【缘起】

噪声污染是社会生活一大“公害”。清晨睡梦正酣,楼下突然传来广场舞曲;深夜读书正兴,室外传来刺耳的炸街声浪;高铁上安静休息,却突然电话噪声让你无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空间交集越来越密,由噪声带来的各种纠纷也日益增加。

【过程】

“我们孩子怎么没教育好,你要有意见就去找警察”“你要是敢骂人我就骂死你,真没有教……今年5月,在高铁上因小孩吵闹,一名女乘客出声制止,从而引发该女子与3名家长之间的骂战,双方言语中都带了不少具有威胁、侮辱性的词汇。

其过程被一名女乘客用手机拍摄下来,上传至短视频平台,热度很快发酵起来,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大量评论对孩子家长口诛笔伐。因视频中3名家长的面部清晰可见,有网友将这3人的正脸画面剪辑出来配以“没素质的一家人”等文字,号召网友进行“人肉搜索”。

孩子家长王某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干扰,有很多人到其个人微博下留下攻击性语言,王某不堪其扰认为上传者侵犯了其肖像权和隐私权,准备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对上传视频者的行为和王某的行为分别作出评析。
2023-06-22更新 | 1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