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71 题号:1105078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戏曲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材料二: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戏曲艺术面临活力不足、剧种减少、人才断档、市场萎缩等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确立了由政府扶持戏曲事业的方针,把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戏曲的形成发展是怎样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2)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如何推动戏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实施以来,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让学戏,懂戏,爱戏的人越来越多,节令饮食、中医养生,传统体育渐成时尚。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等持续推进,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做出系列探索——《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经典咏流传X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突出展示诗词,文物,戏曲,民歌等传统文化元素,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021-08-29更新 | 50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典籍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节目依托典籍的文化IP,另辟蹊径捕捉典籍中的亮点,把“珍珠”串联成文化之链,构建成深刻全面且有洞见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对中华文明脉络进行梳理。节目设立“历史空间”“现实空间”两大舞台创新节目形态,在历史空间中采用影视化拍摄手法,结合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舞台技术,展现千年历史中经典书籍的诞生源起和流转传承。《典籍里的中国》在牛年新春甫一开播,就创下同类型题材的收视新高。节目“火起来”了,典籍也“活起来”了。


(1)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典籍里的中国》是怎样“火起来”的?
(2)请你谈谈让典籍“活起来”所体现的文化自信。
2021-07-20更新 | 31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河南卫视传统文化节目又一次成功“出圈”。带动本次走红的是惊艳全网的开场舞蹈——水下中国舞《洛神水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兮若轻云之蔽月,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舞蹈演员化身洛神拂袖起舞,让网友们惊呼“看到神仙了”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从元宵奇妙夜到端午奇妙游。河南厚重璀璨的历史文化一次次以绝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惊艳众人。《唐宫夜宴》和《洛神水赋》背后所依托的,是我国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品与时代同步,艺术与人民同心,紧密契合当前观众的内心需求,使不同年龄段的群体都能够在节目中找到共鸣,实现认同;节目充分利用光影技术,互联网思维和中国风元素,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的契合点,用现代手段为传统文化赋能唤醒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文化基因就其艺术高度《洛神水赋》从舞美、舞蹈的设计,再到灯光、音乐、色彩的把控上,都无一不成。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河南卫视传统文化节目成功“出圈”的原因。
2021-07-13更新 | 3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