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6 题号:117130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19日,中华预防医学会致敬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疾控逆行者河北省活动,在河北省疾控中心举行。抗击疫情当中,疾控人的英勇担当和无私奉献,谱写出今春最动人的赞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支支疾控队伍临危受命、紧急集结、逆行而上、驰援湖北,奋战在全国疫情最危险的“震中”。河北省疾控系统的21位同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抗疫一线,协助武汉当地疾控部门,根据疫情传播的特点,积极开展流调、环境消杀、疫情网络直报等。38天里,他们出色完成各项防控任务,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赞誉,也展现了河北疾控人的作为与担当,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的英雄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知识,分析疾控逆行者能出色完成疫情防控任务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三农”道路。

材料一   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调研。柏桥村种植荔枝约6800亩,是荔枝生产专业村。柏桥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深挖荔枝历史文化底蕴、文化内涵,利用柏桥村文化广场大舞台,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培育文明乡风,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柏桥村根据本村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打造村、企、农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圈,形成“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引进“互联网+共享农业” 互动种养平台等新业态,打造观光旅游农业,荔枝加工产值超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柏桥村顺势而为,借势而进,以荔枝为引线推动荔枝产业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建设、生态旅游有机融合与协调发展。村庄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一改以往“脏、乱、差”形象。柏桥村正朝着中国式现代化村庄模式大步走去,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范本。

材料二   2023年是我国乡土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从“村晚”到“村超”再到“村 BA”,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乡土文化活动应运而生,成为适配农村新场景的文化新创造。乡土文化和互联网的双向奔赴使“村超”再到“村 BA”实现了破圈传播。接地气的文化内容使乡土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而这些乡土文化活动能在更大范围内被“看见”,还因为搭载了网络这一最时尚的媒介平台,才得以从现实中的“乡村一隅”走向网络里的 “社会全域”,并从整体上推动了乡土文化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柏桥村的实践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
(2)有人认为,搭载网络媒介平台是乡土文化走向“社会全域”的关键。结合材料二,运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
2023-12-20更新 | 34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座大桥,连接三座城市:香港、澳门、珠海。三座城市有着不同故事和发展境界,同样有着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如何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发展,三座城市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珠三角整体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难题。在这个背景下,需要港珠澳大桥来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考虑了台风、航运、海事安全、环保、景观、航运管制等诸多难题。港珠澳大桥是科技工程,也是人心工程,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


结合材料,谈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论道理?
2019-04-21更新 | 22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共青团的百年历史就是听党话、跟党走、为党育人的百年历史,也是扎根青年、团结青年,播洒青春、镌刻光荣的百年历史。百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的立身之本,塑造了共青团坚守理想信念的政治之魂,塑造了共青团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塑造了共青团扎根广大青年的活力之源。“四个塑造”概括了一百年来共青团坚定理想、矢志不渝形成的宝贵经验,是共青团面向未来、再立新功的重要遵循。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四个塑造”对广大青年面向未来、再立新功的重大意义。
2023-10-19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