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0 题号:1182237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春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

材料一   深圳研发投入一度占到GDP的4.9%左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全球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深圳敲响了中国土地招拍挂的第一锤,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面向全国招贤纳才,面向全球吸纳创新要素等;深圳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0.18亿美元跃升至2019年的4315亿美元;截至目前,深圳已建成各类公园1206个,PM2.5浓度达有监测数据15年以来最低,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40年来,深圳始终牢记党中央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围,以"闯"的精神、"创"的劝头、"干"的作风,把深圳成功打造成了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要让深圳特区更好为社会主义服务。深圳的新使命是致力于推进制度型开放,完善相关法律,并为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的模式和道路。未来通过示范,深圳也要率先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文明、宜居、宝业、宜游的全球创新标杆城市,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模范城市。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深圳的上述做法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2)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深圳市委在经济特区的建设中应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3)"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才",深圳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请就此提出两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材料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工业4.0”“再工业化”等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材料二:
年度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20150.95%0.44%83.5%58%
20251.68%1.10%85.5%84%

为实现上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制造业若干指标,从2016年起,我国进一步放宽了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活动和费用范围。除规定的特殊情况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均可享受加计扣除优惠,并允许企业追溯过去3年应扣未扣的研发费用予以加计扣除。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务院为什么要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简要分析研发费用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并说明我国制造业应如何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2019-01-30更新 | 5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玩高山滑雪、看众筹电影、逛夜间书店、吃进口生鲜……走入2019年,消费市场呈现的红火景象,让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期待。新年伊始,人民网记者对部分消费者和专家的采访,无疑增添了我们消费的底气。

“我每个月的工资是4880元,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后,现在不用缴税啦!”广西南宁某公司职员说。2018年10月个税改革实施首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有6000多万税改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

“今后,我国将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增加国外优质商品进口,特别是汽车、医疗、科技、金融等领域高品质产品和服务进口,为千家万户的日常消费带来更多实惠和惊喜。”中国贸促会研究部主任赵某说。

“以前买化妆品,只能到商场专柜。现在既能到购物中心买,也能上网买,品牌品质都不错,还能提前定制,比原先方便多了。”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员工说。

工信部2018年12月1日正式启用携号转网新流程,用户只需发送短信就可以完成查询和申请。海南某设计公司员工:“我使用的运营商信号不好,但一直舍不得换号,现在能携号转网,挑选自己更满意的运营商,比以前简单多了。”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进入新年度人们消费底气增添的原因。
2020-08-18更新 | 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企业行为到政府推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制造业“机器换人”运动正在全国铺开。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首先是劳动力成本问题,自2015年以来,“用工荒”使得工人工资直线上涨;其次,资源环境日益趋紧,工业用地价格之高也令企业无法承受。更大的困境来自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压力。东南亚的低成本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的趋势不断挤压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这似乎告诉我们,市场机制主导下的中国制造业,实施“机器换人”势在必行。
材料二   “机器换人”战略的实施,在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效应的同时,也给技术技能领域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机器换人”一方面是对低端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是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等明显紧缺,就业结构性矛盾显著,“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矛盾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生根本转变。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市场是如何促使中国制造业“机器换人”的,并分析实施“机器换人”战略的经济意义。
2018-01-08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