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2 题号:121135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下表反映了该法典的主要立法进程:

时间活动形式主要成果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确定了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总体考虑、工作步骤、体例结构等重大问题
2018年8月
2019年12月
编纂民法典过程中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10次累计收到102万条意见
立法调研27次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290名代表提出3049条意见
修改民法典草案100多处
审议、表决并高票通过民法典

注:民法典既注重民事法律制度、行为规范的科学设计,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制度、民法规范,展现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


(1)基于上述信息,有法学专家认为:“民法典的制定符合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分析说明。
(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人民日报》对民法典的评价如何体现这一基本规律?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链接: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

习近平强调,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借鉴其他地区防沙治沙的经验,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怎样打好这场“三北”工程攻坚战。
2023-10-26更新 | 24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伴着晨光,“上海发布”正式上线。这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上线后发了首条微博,开诚布公地重申了鲜明的工作主旨:通过运用新媒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改进工作,积极地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政务信息和丰富多彩的实用资讯,同时聆听市声,传递信息,分享快乐,感受进步。从微博的内容设置来看,栏目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精致大气、规范创新的“海派文化”的特点。这不仅仅大大地加强了信息的流通与互动,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能力,同时也提升上海政府的形象。
(1)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地政府积极响应,纷纷开通了官方微博,中国政府的管理工作已经利用新媒体进入到了全新的网络时代,也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开通了微博,“微博问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事物是普遍_______________的;事物是______________变化的;事物发展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
据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底,新浪平台上的政务微博有100151个,其中包括机构微博66830家,公职人员微博33321位。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万余个,增长率超过60%,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从微博总量上看,目前政务机构微博影响力巨大。
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政务微博“遍地开花”的原因。
(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外因是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在政务微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众、社会的需求是_____________,网络技术的发展、政策的引导是_________________,内外因相结合,推动了网络问政的飞速发展。
2018-01-26更新 | 2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彰显着中国航天人执着勇毅的探索精神。火星大气稀薄、地形复杂、尘暴严重,再加上通信延迟,着陆火星面临着巨大风险考验。但中国航天人昼夜不息地积极探索、攻坚克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一项项关键技术,在仅有五成左右成功率的人类火星探测任务中,在失败率最高的火星着陆阶段中,中国最终实现了地外行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历程对我们有何启示。
2021-10-26更新 | 2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