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创新的途径 >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6 题号:1215050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材料一:“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一部规划史,也是一部发展史。自1953年来,五年规划以其神奇的力量,诠释着中国制度和中国之治独特而巨大的魅力。辉煌的“十三五”收官在即。审时度势,我们已进入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民生保障不再是简单托底数、满足基本需求;同时,我们又处于要素资源稀缺争夺期、动能转换风险管理期、卡脖子高技术猛攻期……为此,需要出台符合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转变的新规划,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擘画蓝图。


(1)请从《经济生活》角度,阐释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擘画蓝图的意义。

材料二: 细读公报,“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20多次提到“人民”,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将成为贯穿“十四五”时期的一条主线。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人民”二字贯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始终。

材料三: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今后也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中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步伐将会越迈越大。面向未来,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发展科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力争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实质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毛泽东1940年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

所有文艺工作者,都应当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艺术技巧中一切好的东西,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的艺术形式。


——邓小平1979年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固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


——习近平2021年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阐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变”与“不变”。
2022-11-25更新 | 19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古代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中国古人对于生活环境,大到城邑园林,小到家居的选择、规划和建设,都有生态和谐的追求。然而,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也曾产生“征服自然”的欲念,忽视对自然的保护,酿成环境灾难。

破坏自然的惨痛教训让人们醒悟。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20世纪80年代初,保护环境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到位,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要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实现路径。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就能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从“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说明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20-12-17更新 | 14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行。大运会向人们传递出转变办赛理念的信号:从开闭幕式不放焰火、不请明星到火炬传递改为网络虚拟和小范围实地传递相结合,从场馆建设同时用于民生需求到向市民征集1100万个废弃塑料瓶,深圳大运会更加强调回归体育本身,更加彰显务实、节俭、环保的时代价值取向。深圳通过举办大运会,向世界展示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展示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的城市品质;展示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深圳大运会承载起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倡导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平等交流。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罗兰大学与当地师生联欢,发表了即席讲话:同学们精彩的表演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文学、语言、诗歌、体育,可以跨越时空,是人与人的心灵对话,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这种交流是永不磨灭的。中匈友谊与合作归根结底要靠青少年,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希望。
材料三:大型歌剧《红河谷》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该剧以20世纪初的西藏为背景,演绎了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结构紧凑、故事完整,符合中国观众对舞台艺术作品的惯常欣赏诉求。作曲家孟卫东曾多次进藏采风,使观众从《红河谷》的旋律中清晰地感受到西藏的圣洁、雪山的巍峨。该音乐并没有照搬西洋大歌剧的套路,也没有拘泥于《白毛女》经典民族歌剧的样式,而是按照《红河谷》本身歌剧化的需要而创新出一部大歌剧音乐。其创作理念是:在当前一个开放、多元化的文化氛围里,中国歌剧应当摆脱西洋歌剧的“束缚”,寻找到自身的风格与风骨。“西洋歌剧的手法只是一种形式,中国歌剧可以借鉴,但内核一定要与中国文化结合,体现中国精神。
(1)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深圳通过举办大运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请你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认识。
(3)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简要谈谈歌剧《红河谷》是怎样做到符合大多数中国观众对舞台艺术作品的惯常欣赏诉求”?
2018-07-10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