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12157512

材料一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从“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等劳动模范,到“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再到“蓝领专家”孔祥瑞、“新时代雷锋”徐虎、“马班邮路”王顺友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是亿万劳动者的杰出代表,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优良品质。“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奋进新征程,我们尤应科学把握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以卓越的劳动创造铸就通往美好明天的路基。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阐释弘扬劳模精神的依据。

材料二 在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为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要根据各地区和学校的条件和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2)运用一个哲学原理,谈谈各级各类学校如何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将开启新的征程。大湾区的建立是国家战略之举,将加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依托粤港澳良好的合作基础,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深化“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全面务实合作,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的便捷有序流动,逐渐形成“香港+澳门+内地+服务+资本+产业+X”的模式,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


结合材料,运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分析建立粤港湾大湾区的必然性。
2021-11-26更新 | 153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境外愈演愈烈,为了转移国内应对疫情不力的压力,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编造种种匪夷所思的谎言,极尽造谣传谣之能事。西方国家少数政客和媒体毫无底线的抹黑引发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中国媒体人用事实说话,有理、有力坚决反击,中国外交官集体发声。针锋相对展开舆论斗争。随着谎言被一一揭穿,中国政府的抗疫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同时西方一些国家的消极抗疫引发人们强烈质疑。

材料二: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席卷全球的疫情让人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世界各国是如此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候,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来函致电、发表声明向中国表示慰问支持,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国提供物资等援助。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中国组织了一场又一场视频交流与各国分享抗疫经验,派出一个又一个中国专家团队奔赴国际抗疫前线,动员一家又一家工厂生产急需的防护物资,组装一批又一批医疗物资运向世界各国。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共同绘就了国际人道主义的伟大画卷,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好诠释。比病毒更可怕的是傲慢和偏见。大“疫”当前,一切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忙于“甩锅”的行为都不得人心,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抗疫。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打好疫情防控国际舆论战。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对“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进行评析。
(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当前海外疫情形势严峻,假如你是志愿者,请在援外物资上附两句中文寄语,以表达对外国友人的支持和祝福。(要求:朗朗上口,简洁有力。每句不超过15字)
2020-06-12更新 | 26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时代强音。诚如斯言,青少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的人群。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少年的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未来的中国梦,有怎样的青少年,我们就有怎样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的谆谆教导,这应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地方的行动指南。毕竟,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

结合材料,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有关知识,分析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
2024-02-29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