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6 题号:1875934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经大会同意写入党章。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也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同国内外强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同影响新生人民政权稳定的各种因素作斗争,同旧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作斗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同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各种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作斗争,同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系列风险考验作斗争,同党内存在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作斗争,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原则之一。当前,我们还会面临许多激流险滩,面临的各种斗争是长期的,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大力弘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说明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
(2)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大力弘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以“弘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心在人民、利归天下情怀的体现。高三12班同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此开展了综合探究。

材料一:A县立足当地山区实际,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探索“下山脱贫、异地发展”扶贫之路。20多年来,县政府通过引导下山群众退耕还林、退宅还林,积极做好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文章,带动下山后农民增收,积极开发生态旅游,挖掘山区生态、地理地貌和民族风俗等资源,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换血式扶贫致富模式,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县域样本”。

材料二:有人说“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首先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扶贫先扶志。注重创新载体、激发内生动力,让精神的力量发挥先导作用。针对山村交通不便,产业缺乏,基础薄弱的实际,B县扶贫工作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开设科技讲座培训班,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开办“道德讲堂”,让文明意识渗透到村民的心底,开展苗年、赶秋等民族文化活动团结凝聚村寨人心等,帮助群众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精准发展致富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千亩精品猕猴桃,以股份合作扶贫的新模式,进行公司化运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精准扶贫模式。先后荣获“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全省文明村”等殊荣,成了全国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的“摇篮”。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阐述A县实施精准扶贫的道理。
(2)有人说“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B县是如何通过创新实现“精准扶贫”的?
2018-09-20更新 | 30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奋斗者,新时代下凝聚精气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民族的长盛不衰、一个国家的屹立不倒,必定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从邓稼先、钱学森等老一辈的英雄楷模,到张桂梅、黄文秀等新时代的奋斗者,顽强拼搏的“奋斗基因”已经刻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更要弘扬奋斗精神,激励亿万中华儿女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1)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奋斗精神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请你运用把握世界规律的知识说明“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这一观点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023-07-18更新 | 28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上世纪90年代,浙江安吉县为发展经济,大力发展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产业,GDP高速增长的红火,却掩盖不住溪流浑浊、烟尘漫天的黯淡。痛定思痛,该县干部群众认识到,生态环境才是安吉最大的也是最宝贵的资源。该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大力发展低污染、环保型新兴产业,经过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之路。

材料二  2003年4月9日,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约半年后,就曾到安吉调研过。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再访安吉。他说,“从安吉的名字,我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当时他调研的主题是民主法治建设,人们没想到的是,他首先讲的是生态环保。2020年3月底,习近平再访安吉。这是一次特殊时期的考察。习近平此次安吉之行关注的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经济发展的和谐。透过中国最高领导人对一座县城的重访,人们看到了中国人的矢志不移,也读懂了中国人的初心如磐。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安吉县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发挥的作用。
(3)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请你为该倡议书列三个要点。
2020-07-18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