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人民当家作主 >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7 题号:12201478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某校政治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本地基层治理的情况开展了调查。他们了解到,该地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实现方式,已建立起“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工作机制,逐渐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局面。他们把了解到的情况汇集成下表,请你一同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

主体责任
党委、政府制定《关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相关文件、建立相关制度。
村(居)民会议制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
文明评审团由居民或村民组成,评判身边的好人好事或不良现象,分别挂上“红榜”和“黑榜”。
百事服务团整合社会志愿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力量,为村民提供贴心的组团式服务。
法律服务团聘请法律顾问、司法工作人员下到基层,开展法治宣传,帮助群众化解矛盾。
(1)请你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该地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撰写一个总结提纲。
(2)讨论中有人提出质疑,推广“三治融合”的经验是否会妨碍其他地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请你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对此作出回应。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作为“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济南市槐荫区裕国社区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1+5+7+X"的治理体系,探索出深化基层自治的有效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裕园社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3-06-17更新 | 15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材料一   截止2022年5月16 日,“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网络征求意见正式结束。通过互联网就党的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近年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拓宽建言献策渠道,从“键对键”到“心连心”,确保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可以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输入”到党的二十大中,以政治参与的民主性托举起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

材料二   基层是为群众服务的最小“细胞”,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河北网友通过人民日报“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留言:“现在街道和社区的群众组织和协调能力亟待提高。”一名来自福建、有近 30年党龄的高校教师网友建议:“支持基层群众一切有利于促进良性发展的监督,对于一切的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现象监督到底。”山东网友献策:“建议社区启动‘云工程’,打造智慧社区的‘留言板’,听取基层的民声、汇聚基层的民智。”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的认识。
(2)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建议,运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2022-07-21更新 | 28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福建某地创新协商方式方法,摸索总结出了“1133”协商民主议事会工作法,即坚持一个领导核心、一套协商民主议事制度;突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将其融入协商民主,助推乡村善治;注重三个坚持,即坚持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力、坚持激发群众的有效参与热情、坚持协商氛围的培育养成;走“商量—共识—建设—改变—发展—信心”的良性治理轨道,形成支部引领、公众参与、乡贤共治、民主协商、道德评判、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基层群众自治”的知识,分析该地是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
2022-07-28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