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爱国主义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3 题号:1228309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内涵,又能“解渴”?许多高校深挖特色文化富矿,从学生角度出发,让“特色”成为教育资源,不仅为思政课引来源头活水,也让课程有了更多个性化的“打开方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思政课建设紧密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组织学生们在党课上聆听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铿锵誓言;带领学生走进航空航天馆。参观一架架退役飞机,感受搏击长空的家国情怀;邀请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作专题讲座……让课程设计对接学生兴趣、宏大情怀对接微观切口,一幕幕场景,勾连起航空报国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动诠释。引领着青年学生铭记跨越时空的初心,激发他们爱国报国、为国铸器的拳拳之心。

“西迁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学永不变质的精神底色。西安交通大学大力推进“西迁精神”进思政课堂,通过老师讲授、学生讨论等形式进行“西迁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奋斗精神;在课堂之外还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包括请西迁老教授进课堂,组织学生采访西迁老授,鼓励学生参与“西迁精神”的微宣讲等。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发光发热。


(1)弘扬报国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知识,说明上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3)某班级拟出一期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提供两条爱国主义诗句。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于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于敏曾经直言:“一个人的名字,早晩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于敏带领科研团队不懈努力、鞠躬尽瘁,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

材料二:新时代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保守的文化主义,而是开放的、包容的爱国主义。中外文化交往中,应尊重各国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


(1)运用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民族情感能成为于敏奋斗的精神动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应有的态度和原则。
2020-02-01更新 | 7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循大道,至万里。“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的自信源自取得的巨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开辟的发展道路,也源自于不断激发的奋斗精神。回首来时路,是“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是“风雨无阻向前进”的不懈奋斗,让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人心齐,泰山移”的人间奇迹。百年奋斗,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亿万人民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沿着不可逆转历史进程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国人民拥有了“平视世界”的信心底气,“时与势在我们这一边”,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材料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深情自古以来早已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爱国深情被一代又一代国人传承。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爱国深情也早已不止于口号上,而是同祖国的前途、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材料三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70多年关山飞渡,在历苦难而辉煌的奋进中,在经沉沦而奋起的转折里,我们和先辈们共同见证着、经历着。回望百年沧桑,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时至今日,浓浓爱国情、拳拳爱国心,浓缩在国家砥砺奋进的征程上,镌刻在人民日新月异的生活中,系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深刻联结,彰显出家国情怀的现实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爱国深情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请你以“增强爱国之情实践报国之行”为主题撰写一篇励志感言。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5-11更新 | 32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劳模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领跑者,既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面镜子。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十三五”时期,从“嫦娥”奔月到“奋斗者”潜海,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京张高铁风驰电掣……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的诞生,离不开工匠们接续奋斗的实干,刻印着劳动者远望苍穹、探索深海、焊花闪烁、刀锋起舞的身影。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新时代劳模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深化提升,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当代品格的核心体现。此次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当中,许多人就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激励着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争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

2021-03-07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