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大众传媒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1 题号:12542412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作者:何红舟黄发祥。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遴选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生动再现建党10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节目每集仅有15分钟,综合了嘉宾访谈、故事短片、作品展示、动画示意等多元表现手法,由多位党史和美术专家做客演播室,为观众讲述一部部美术经典作品背后感人肺腑的党史故事,遥回顾党的历史上的重要时刻:从中共一大会议,到长征、开国大典、新中国的建设……一件件反映时代、与社会生活相融相映的经典美术作品,在与电视艺术的碰撞下,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节目第1集聚焦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正式开幕,由于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会议被迫中断,转移到南潮画舫上继续召开。由于中共一大会议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作者多次实地调研,几易其稿。在中共一大召开的前一天,嘉兴正好有台风过境,他们用写实主义手法将乌云压顶的场景还原到画作之中,隐喻当时的历史环境,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瞬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节目是如何做到向史面新的。

◆党史的那头连着光荣的过去,这头通向辉煌的未来

有这样一个流传多年的“信念树”的故事:红军长征前夕,江西瑞金华屋村的17名青年在村外山坡上种下17棵松树,毅然投身革命征途。然而直到革命胜利,家乡父老也没能等来他们凯旋的身影。逢年过节,华屋人都会来到这些“信念树”下祭拜烈士,勉助子孙永志不忘革命精神。

从“伟大的开端”到“民族的新生”,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一部峥嵘党史,记录着曲折的奋斗历程、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宝贵的经验教训:从“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的方志敏,到直西“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的李大钊,再到亲自起草、躬身示范《干部十不准》的焦裕禄……一部峥嵘党史记录着那些战火硝烟中挺立不屈的灵魂、干事创业中实干兴邦的模范、改革发展中敢闯敢拼的典型,把所有的磨难、牺牲、梦想、拼搏集纳成流。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新时代青年认真学习党史才能无愧昨天的荣光,不负明天的梦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3)请结合具体的党史故事,以“人民就是江山”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选材典型,紧扣主题;观点明确,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一批抗美援朝主题纪录片在荧屏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唱响英雄主义赞歌,有力弘扬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些纪录片通过大量历史影像、文物、档案及大批战争亲历者的回忆,还原了那场战争的真实面貌,使观众对于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历史与现实承接,现在与未来贯通。在抗美援朝主题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们用心、用情、用功,锻造“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为时代聚力、为民族铸魂。《英雄儿女》的摄制组在一个月内,行程约2万千米,近百人分8路在10余个省市采访101位志愿军老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摄制团队历时一年在国内外调研,首次公开的影像画面,拍摄的百余件文物都凝聚了主创的心血……与此同时,创作者立足当下,着力创新纪录片电视语言,并以融合传播的方式扩大受众面,在新媒体平台引发观众共鸣,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观众自发抒写对英雄的缅怀、对祖国的深情,增强当代中国人对历史、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责任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叫好又叫座”对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启示。
2021-04-06更新 | 7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处理异域文化时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信?
2020-01-09更新 | 6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冬季,央视《国家宝藏》成了不少人的“下饭综艺”。这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讲述故宫博物院等国内9大顶级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故事,由张国立担任讲解员,并邀来李晨、王凯、梁家辉、刘涛等担任国宝守护人。以国宝为题材的节目并不新鲜,《国家档案》《鉴定》等都是佳作,但与前作不同,《国家宝藏》首次将高冷的博物馆呈现于综艺舞台,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在《国家宝藏》中,各路明星化身历史人物出演“小剧场”,将国宝带进生活,在生活中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做到了“让国宝活起来”。另外,节目还结合当下流行的“吐槽”,设计了“官方吐槽乾隆农家乐审美”的演出,相比此前文博节目一本正经地坐而论道,这其实是一种逆向思维式的解构,能以最快速度抓住年轻观众的心,因此这个片段也在年轻人聚集的视频网站B站上被大量转发。尽可能接地气、“用吐槽抓住人心”的同时,《国家宝藏》的基调依然是“高大上”的,避免了泛娱乐化。专业性方面,节目组除了邀请9大博物馆的馆长坐镇,还找了一些文博街的大V参与创作,力图将国宝的“前世”与“今生”有机结合起来。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宝藏》这一文博探索节目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
2018-04-23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