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联系的普遍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2 题号:12601347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李克强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

(1)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阐明当前我国应如何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

某校高三(4)班同学正在为思想政治课议题探究活动做准备:以“所谓新疆'强迫劳动'的谎言掩盖不了真相”为议题,一位同学撰写了一份发言稿提纲。

同学们: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某些势力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反华需要,无视新疆为保障人权所做的巨大努力,搞人权双重标准,罔顾事实,肆意炒作所谓新疆“强迫劳动”问题,抹黑新疆劳动保障工作。

2020年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新疆劳动就业保障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劳动力素质明显提升,居民和职工收入稳步增长。

今天的新疆,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家家有门路、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安宁祥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正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疆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获得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安全、宗教信仰自由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等各项权利,积极践行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为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意义上实现生存权和发展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国际上某些势力罔顾事实、抹黑新疆劳动保障工作的行为,我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发言稿提纲。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为保障APEC会议七千空气质量,中国环保部会同京津冀等地方政府采取一系列“史上最严”的相关措施,实行联防联控。比如,会议期间北京放假调休6天,北京、河北、天津等8个以上城市采取汽车单双号限行政,机关单位公车封存70%;北京全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工地(抢险抢修工程除外)全部停工;河北省2000多家企业临时停产、1900多家企业限产、1700多处工地停工;2014年11月6日起,实话说坐高一级空气污染应急减排措施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山东,要求尽可能采取限、停措施。
材料二:只有保持经济发展新常态,雾霾天气发生的几率才会减少。伴随着“雾霾”一词的流行的词语当数“新长态”。盘点2014年社会经济领域的新动向,“新常态”是最热门的关键词。“新常态”是在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作出的新概括。从动力层面看,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中国环保部会同京津冀等地方政府采取多项严厉措施,实行联防联控,突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分析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生活依据。
2015-10-09更新 | 25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祁连山又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拉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知识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0-02-08更新 | 28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颁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弈者,谋势。“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孕育,既需要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思考沉淀,也需要将镜头拉近到当下审时度势。新颁布的“一带一路”文件首次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线——从南海到南太平洋的路线,加入官方版图。其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比“陆上丝绸之路”更为悠久,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时期,唐宋时期,由于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以及东非大陆的航线纷纷开通和延伸,“海上丝绸之路”随之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一带一路”担负起了“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责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材料二:“一带一路”是经济共赢之路、文化交融之路、也是政治合作之路。“互利共赢、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可持续发展”是其基本特征。“一带一路”的推进,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推进“一带一路”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理论依据。
2016-11-26更新 | 1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