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人民当家作主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民主集中制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1185 题号:12716838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中国式民主的生动展示。从广泛吸收各方意见,起草编制规划纲要,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到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会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凝聚着全党全社会的智慧,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盼。

扎根社区29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杨蓉把社区居民的事看得比啥都重,今年围绕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建设等提出议案建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贺颖春带着“希望乡村教育不输城市”的基层心愿来到人民大会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代表委员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到两会,让“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高度契合。

在民革界别协商会议上,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保障”,政协委员们举事例、摆数据、提建议,参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手中的笔始终没有停下。中国式民主杜绝了不同政治力量排斥异己、相互倾轧的恶性竞争,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交由194家承办单位办理并答复;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提出的提案办复率达99.64%。有督办、有回音、有落实,推动了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两会是如何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以实现人民福祉的。
2021·北京门头沟·一模 查看更多[7]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困难 (0.15)
【推荐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和产生的简要过程
开展专题论证阶段
中央政治局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进行调查研究阶段
中央政治局常委、文件起草组成员深入一线,开展座谈调研
征求意见稿阶段
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并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中央政治局审议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多次举行会议分别审议决定
中央全会审议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决定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全面改革的政治共识。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共识的。
改革开放使我国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知识,为如何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恩泽当代、惠及子孙、功在千秋、造福人类的美丽中国的生态梦,它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3)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通货稳定,失业率低,为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随着经济增速下滑,失业上升,尤其是全球化、老龄化等,包罗万象的社会保障网、不断持续上涨的社会福利待遇,造成了社会保障缴费率和税率的不断调高,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阻遏了投资,使经济长期低迷,失业率不断攀升。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现在要让这个‘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频繁、城乡差距较大等新情况,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顺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知识,评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并说明它对我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2014-07-23更新 | 10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截止2018年10月24日,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全部完成督察反馈工作,相关地方己主动问责513人。党的十九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环保也越来越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于2018年7月9日举行分组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草案,这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是为推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人大应有的贡献,是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积极探索加大监督力度、增强执法检查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随后,各省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以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在各省全面彻执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积极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2018-11-28更新 | 67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财富。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意见,部署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这是党中央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重要决策部署。

2018年10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和《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这是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家底”,向全体人民交出一份涵盖各级各类国有资产的“明白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报告国有资产家底是如何维护人民利益的。
2019-01-19更新 | 2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