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创新的途径 >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1280823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为与中兴是中国、全球两大通信设备与智能终端巨头,在积极争夺未来的5G通讯技术标准话语权。美国以安全问题为由逼迫华为退出美国市场;以违反承诺为由下达禁售令,斩断中兴的核心供应链。为此高一某班学生进行了探究:

【追根溯源】信息产业是最具垄断优势的产业,芯片、操作系统、软件、都是美国独自控制,这给美国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又影响到媒体宣传、文化等产业的控制。但如果5G网络技术普及,这个优势就不存在了。所以美国要想办法延缓5G时代到来,给它的产业争取时间。如何延缓?打压华为这个在5G技术走得太快的企业是重要手段。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兴由于70%以上芯片依赖美国,业务陷入停顿,只能接受罚款整顿等屈辱条件,而华为由于持续不断进行研发,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做大做强。

【端正态度】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是打开国门还是关闭大门?是共创繁荣还是孤芳自赏?答案不言自明。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发展大势,势必获得更多的正向回馈。中国企业是善于学习的企业,中华民族是善于学习的民族。抱有这样的大局观和胸怀,我们就不会陷入局部发展利益的窠臼;秉持这种精神气质奋力前行,我们就能取得更为丰饶的成就。世界十大互联网企业,中国占据四席;一批批中国企业在国内风生水起,也积极走出国门,为世界经济做出应有贡献,就是最好的佐证。

【积极应对】面对全世界的关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指出,“华为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就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任正非指出,我们总结的方法来自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也来自共产党文化。五千年文明讲“童叟无欺”,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共产党讲“为人民服务”,也是以客户为中心。时代变化太快,流程管理都是僵化的,要跟上时代变化。找到一种模式,普适是不可能的。任正非说,美国是华为学习的榜样。它先进的制度、灵活的机制、明确清晰的财产权、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障,这种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亿万人才在美国土地上创新、挤压、井喷,这种力量是很惊人的。但美国打压华为,其实涉及的是中美竞争关系,美国打压的不是华为,而是中国。我们认为困难也是会存在的,而且我们也不知道接下来的困难还会有多大,就是努力前进,自己想办法如何去克服。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我们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从1983年提出建造设想到2009年l2月15日开工建设再到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凝聚了几代人的汗水与智慧,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的夙愿。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元素,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赵州桥就是一个例证。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们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中华儿女同心同源的情结、世界桥梁建设有益经验和我国桥梁顶尖是技术有机结合,立足港珠澳实际情况自主创新而建成。

大桥建设难度极大,从20世纪90年代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到专家初审通过、国务院批准,历时1 6年,大桥的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施工期间因环境评估、实际施工状况而几经延期,大桥的贯通书写了多项世界之最,有利于港珠澳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升珠三角综合竞争力,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具有重大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是如何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港巷珠澳大桥建设过程及全线贯通的认识。
(3)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蕴藏着丰富的哲学道理,请依据材料提炼出两条方法论道理。
2019-04-09更新 | 19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河破,兴邦国,奋勇抗倭:血流得,命拼得,才算活过。”随着一曲热血澎湃《大秧歌序曲》的唱响,电视剧《大秧歌》正式登上电视荧幕。开播以来,该剧不断创下收视纪录,随着该剧红遍全国,大秧歌已经成为海阳乃至烟台的一张闪亮的名片,也“扭”出了鲜艳的胶东红!
《大秧歌》是一部展现胶东人民红色抗战历史的史诗大剧,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海阳大秧歌为主线,创新视角展现胶东深厚的红色文化,讲诉了一段可歌可泣、热血沸腾的抗日传奇故事。剧中描述的“先国仇后家恨”的抗战精神,正与当今“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观不谋而合。编剧夏仁胜说,剧本形成过程中,搜集到的胶东抗战故事不下100个,无论是相关部门负责人还是已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或者是村头抽烟的老兵,都成了小说素材的提供者,都是整部抗战史诗的书写者。正是这来自生活、来自基层的素材积累,让《大秧歌》保持了朴实与真挚,也多了几分厚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揭示《大秧歌》红遍全国背后的“秘诀”。
2016-11-26更新 | 1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时下,“乡愁”不断拨弄着人们的思绪,“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景象,对于当代人来说充满了魅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古村落消失速度惊人,从2000年至2015年,中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90多万个自然村消失。我国13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多数都在村落里。不同地区的传统村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特点,各地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材料二   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了100多个传统村落实地走访拍摄,以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娓娓道来,再配上美丽的山川地貌和人文景观的画面以及十分动听的插曲,让电视观众在欣赏中国传统村落风貌的同时,不经意间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片中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做好传统村落保护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纪录片《记住乡愁》成功的原因。
2020-06-28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