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12808676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自古以来,北斗七星就为中国人辨明方向、把握时节提供指引。如今,一颗颗北斗导航卫星闪耀天际,组网形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人类提供一流的卫星导航服务,指引着人们追逐梦想、走向远方。由此可见(       
①人类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具有反复性
②只要坚持“扬弃”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③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④人们能够创造 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19年1月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娥四号月球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这次探测实施了两次发射:先发射“鹊桥”号中继星作为数据中转站来实现数据传回地球,再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而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这一探测活动
①证明了人类探测器也具有自主选择性的意识
②赋予了月球作为物质实体的客观实在性
③凸显了人类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④说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性地利用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7-17更新 | 21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限于通信光纤的损耗和探测器的噪声等原因,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通常只能在100公里内获得较高成码率,目前最远成码距离是潘建伟团队实现的404公里。有一种新型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案―双场量子密钥分发方案,巧妙地利用单光子干涉的特性,让量子密钥分发的成码率在长距离也维持较高水平。潘建伟教授等科学家在300公里真实环境的光纤中完成了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实验,这种双场量子密钥好比“双胞胎”,携手将成码率大大提高,在现实环境下相位剧烈变化的300公里光纤信道上,实现了双场量子密钥分发。该方案还验证了700公里以上光纤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的可行性,有望成为新一代远距离城际量子密钥分发的基础。从哲学上看,这说明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③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0-05-10更新 | 5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6年8月16日凌晨,被命名为“墨子号”的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启星际之旅。“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这说明(     
①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和来源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服务和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④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7-04-21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