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3 题号:1296569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成都召开,通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沉睡三千年"的三星堆再惊天下。据报道:从2019年10月开始,考古学家就在三星堆遗址开展了全面的考古勘探与考古发掘,摸清了范围以及各类遗存的年代序列和空间格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建立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由于出土的象牙一失水会开裂变形,他们每清理出来一根,就会马上盖上进行保湿处理,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了考古工作高质量与高水平。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2)请为三星堆遗址文物保护工作向四川省政府提两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山东省扛起了黄河安澜的担当。对此,高二某班学生围绕以下两个议题开展了探究活动。

议题一:下好“一盘棋”,守好“生命线”: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山东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把水、林、田、湖、草、湿地、海岸线、滩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恢复湿地28.2万亩,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保护生物多样性,安稳候鸟之家,近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增加到1630种和685种,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至371种,每年有600多万只鸟经此迁徙、越冬、繁殖;开展完成11多万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率先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山东黄河干流国控断面水质指数同比改善7.3%,入海口总氮浓度改善9.1%。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观点,说明山东省如何运用系统思维推进黄河生态治理。

议题二:做好“传承人”,守好“黄河魂”:

为扛好黄河安澜的山东担当,山东省努力讲好“黄河故事”,为黄河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全力打造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

☆在黄河滩区迁建工程中,村台建设、村台文化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菏泽市普查、筛选、确定一批适宜保护传承的旧村台,推动建设传统村台文化旅游体验地;吕剧《一号村台》讲述了滩区群众实现“安居梦”的故事,上演后反响热烈。

☆在治河用河过程中,沿线留下老河道、民居、民谣等众多遗产。东营市深入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对水利、名人遗迹等黄河文物古迹进行全面梳理,围绕黄河文化主题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

☆济南市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发展创意设计、工艺美术、游戏游艺、影视、动漫、出版等产业,培育数字艺术、网络视听、文化电商等新业态,让人们在文化消费、文化体验中切身感受黄河文化的内涵。


(2)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请结合材料,从文化的角度,阐述山东省如何打造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标杆的。
2022-01-22更新 | 484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穷奢极欲、暴珍天物素为中国人所反对,物尽其用、利用厚生素为中国文化所提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都不能丢。但当下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人人都躬行节俭、不弃微末、日积月累,实现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转变,让节俭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和修养,将积累起巨大的财富,形成强大的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分析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需要每个人躬行节俭的原因。
(2)某班召开以“崇尚节约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如果你是其中一员,请写两个发言要点。要求:紧扣主题,主旨明确,每条不超过20个字。
2022-10-27更新 | 89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近期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也引起各界的强烈共鸣。
材料一: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这些长寿企业的生存秘诀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在很多时候,我们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规范,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不容否认的是,中国制造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竞争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的“工匠精神”,难以产生一流的产品,也间接将消费者推向国外市场。如果不唤起“工匠精神”,中国就谈不上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材料二: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讲究的也是工匠精神。我国历史上曾出现大量卓越的工匠,如善于解牛的庖丁、精于木工的鲁班等。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今年两会上有两位人大代表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产品与日本德国最大的差距是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唤起工匠精神,需要加强培训、管理、激励及岗位流动机制;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播与交流;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制造行业甚至全社会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将“工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意义。
(2)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从个人的层面说明如何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3)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据此有人认为,劳动者和企业只要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我国就能建成“制造强国”。请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2016-11-26更新 | 1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