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成为时代新人的要求
题型:主观题-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5 题号:1300827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为我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波澜壮阔的“十四五”即将启航。某班同学学习相关文件,收集到下列材料: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度关注青年,全文中直接出现“青年、青少年、未成年人”关键词的就有14个章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实施青年发展规划”等诸多章节,字里行间透出来的温度都与青年发展息息相关。


请运用所学知识,以“逐梦新征程青春正当时”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逻辑严谨;
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③字数在150-200个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走进国家殿堂,接受党和人民的最高礼赞。

材料一老英雄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先后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他转业到地方后深藏功名60余年,除向组织如实填报个人情况外,从未对身边人说起过赫赫战功,更不以此为资本向组织提要求、要待遇。他数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献、勇挑重担,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以满腔热情在艰苦环境中尽职尽责、苦干实干,虽然家中曾遭遇困难,但他始终以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标准严于律己,艰苦朴素无所求,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蠃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说老英雄的事迹对培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何启示。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淬炼出特有的“红色气质”,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模范代表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红色气质”,让人热血沸腾,给人以力量,红色气质是革命战争时期忠诚不渝、慷慨赴死的战士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中国共产党不断长壮大;红色气质是建设发展时期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公仆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党的领导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爱戴和拥护;红色气质是改革深化时期扎实苦千、无私奉献的先锋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我们党能够以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拥有“红色气质”,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请运用唯物论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2020-03-13更新 | 114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9月24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2“最美基层民警”评选结果,共有38名警察获此殊荣。他们中,有的驻守边疆高原,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守卫一方平安;有的奋战打击一线,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屡破大案要案;有的穿梭街巷社区、抗疫一线,全心全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成为百姓的贴心人;有的刻苦钻研技能本领,在改革强警、科技兴警的道路上绽放青春光彩、成就奋斗人生。他们虽来自不同警种岗位,但都以强烈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用汗水、鲜血乃至宝贵生命,生动诠释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曲曲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英雄赞歌。

材料二   2022年9月1日,《2022开学第一课》在央视开讲:从冬奥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奥运冠军,到扎根土地50年耕耘育种的院士;从荒原旷野中坚守初心的三代造林人,到青藏高原上科考队;从捍卫蓝天的舰载机英雄飞行员,到年少有为的科技新秀……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一段段动人心弦的故事,一双双坚毅清澈的眼神,都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以奋斗为舟楫,方可抵达梦想彼岸。9月4日,某校高三年级开展“奋斗成就梦想”系列班会,要求同学们对“开学第一课”的感悟与肩上的使命、责任结合在一起,畅所欲言。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最美基层民警”的事迹对青少年成长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家国情怀筑风骨,力图奋展凌云志”为主题,写一篇班会发言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250字左右。
2022-12-24更新 | 204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千百年来,岳麓书院弦歌不绝、气象万千,成为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湘学精神的赓续传承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策源地。

湖湘文化的精髓在岳麓书院的“道南正脉”“学达性天”“实事求是”三块匾额中得到了清晰的映照。其中,“实事求是”匾映照出“经世致用”的湘学精神。“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文中称赞西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曾在岳麓书院寓居的毛泽东, 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将“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实事求是”由此升华为党的思想路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湖湘文化为什么能涵养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材料二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面向在场师生特别剖析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古联背后的深意:“于斯为盛”这个“斯”,不仅指湖湘大地,更是指的这个时代。他勉励青年学生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结合材料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为主题,围绕“使命担当、劳动创造、敬业奉献”三组关键词,撰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要求言简意赅,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1-01-25更新 | 5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