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4 题号:130786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华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而文脉不绝,根本在于一代代华夏子孙以典籍为媒、薪火相传、接续前行。央视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讲述从典籍出发的中华文明史。节目深度挖掘蕴含在典籍中的久远、深沉、厚重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诠释了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在呈现方式上,该节目没有重复传统的文化访谈形式,而是将戏剧美学融入电视创作,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制作模式,精准找到能让古人和当代人内心贴近的共振点,拉近了现代人和经典的心理距离,让经典不再“高冷”,让“典籍活起来”。《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节目于2021年春节假期推出后,迅速引发广泛传播,成为现象级产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载体的知识,说明优秀典籍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知识,说明央视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是如何让“典籍活起来”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原是一组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统称为“圆明三园”。圆明园规模宏伟,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有“万园之园”美称。1860年,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近年来,是否重建圆明园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有人主张重建圆明园可以恢复圆明园的盛状,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而有人则是强烈的批评,认为是重塑封建文化的体现。
材料二:如今,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一难题有了解决方案,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数字复原技术,将古圆明园通过三维数码技术,以虚拟的方式完整呈现。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率领的研究团队,历经15年钻研,依靠现代科技,数字“重建”圆明园。同时借助导览软件,将昔日的琼楼玉宇重现在移动终端上,人们便可以透过虚拟世界,一睹圆明园曾经的风采。据统计,“数字”重建圆明园后使景区游客增加20%以上。
(1)材料一中对于是否重建圆明园形成了“重建派”和“遗址派”两个阵营,你同意哪种观点?任选其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数字圆明园”的文化意义。
2016-11-26更新 | 18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4月20日,乌鲁木齐市第十九中学高一年级师生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的深深吸引下,举办了以“诗词绣中华,经典咏流传”为题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比赛活动。在舞台上,孩子们身着体现作品时代的服饰,或唱或舞,时吟时诵,将经典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到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和实践体验等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增长文化知识和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锻铸民族文化品格。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合理性。
(2)当下传统文化热潮涌动。假如你是某校高二某班学生,请为传统文化不仅热起来更要传下去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8-11-30更新 | 25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色文创产品是文创产品领域的一种独特形式,其用灵活多样的物质载体讲述内涵丰富的“红色故事”,突出“红色”特性,实现了历史语境与历史形象的还原再现。

近年来,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文创产品,一方面在文化挖掘的深度上不断提升,更具感染力和收藏价值,另一方面在潮流化和年轻化上下功夫,具有更好的市场价值和用户美誉度。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创产品注重媒体时代交互作用的“参与式”,推动红色文化由单向度传播思维向交互式传播思维转换,利用数字化的双向交流互动,打破原有单向传播方式,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发展红色文创产品的重要现实意义。
2022-06-05更新 | 2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