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本质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63 题号:13190238

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宁夏西宁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承载着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我们对革命先辈足迹的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思想的陶冶和洗礼;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精神的对话和传承。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不仅是党和人民的共识,也成为各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切实行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特点的角度,说明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的理由。
(2)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传承好红色基因。
2021·浙江·高考真题 查看更多[28]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过年团圆是中国人的传统年俗,辞旧迎新、团团圆圆是中国人始终信奉的幸福标准,是汇集亲情的摇篮,是思乡的港湾,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每至年关,春运返乡路上就满载着幸福和思念,过年回家已经成为一种仪式。都说“飘的再远,也要回家过年。”“路途再累,时间再赶,也要回家过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牛年春节,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第一个春节假期。就地过年,减少人群流动,是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最好选择。各地人们积极响应政府倡议。除夕之夜视频连线、用父母邮寄的年货做一桌年夜饭、线上一起看春晚发弹幕,甚至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于新年钟声敲响之时默念祝福……云团聚、云拜年、沉浸图书馆、打卡博物馆等过年形式成了很多人的选择,打破了除夕守家、初一不出门等等传统,让许多人体会到了别样的年味。


由于疫情防控,就地过年,丰富了传统年俗形式,传统年俗随“疫”而变,随“时”而变。运用哲学知识,分析传统年俗的“继承”与“创新”。
2021-05-10更新 | 1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日之中国,“报、网、端、微”百花齐放、“文、图、音、视”交相辉映,各大媒体纷纷发力融合发展。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新闻工作者树立媒体融合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2020-10-07更新 | 13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历史观的哲学依据。
2024-01-13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