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利益的?
相似题推荐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民在国企改革中各自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
材料一 百余年党史就是一部自信自立、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恢宏史诗。
完成革命,开天辟地 | 自梦想起航的中国革命原点,到南昌起义一声枪响,从井冈山上红旗漫卷,到万里长征九死一生,再到抵御外侮、解放全国——28年艰苦卓绝,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
推进建设,改天换地 | 1953年,毛泽东同志初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构想,胸中有丘壑,凿石堆山河。这一时期,“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
改革开放,惊天动地 | 1978年的滚滚春雷,“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这一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
迎新时代,翻天覆地 | 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新时代十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
材料二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过去五年先后修改专利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完善了科技法律体系。为了更好推进科技兴国,2023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国政协委员们在会议期间,也围绕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等话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自立。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加以阐释。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如何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2023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审议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有关问题的请示和汇报。
2023年10月、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修订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将修订草案印发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组织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材料二 国务院组织法修订是以法律形式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精神。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该法增加了有关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增加了国务院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制度措施,提出“国务院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国务院健全行政监督制度,加强行政复议、法规和规章备案审查、行政执法监督、政府督查等工作,坚持政务公开,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等内容。
(1)国务院组织法的修订过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国务院组织法修订的意义。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第二十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材料一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会议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
材料二 某地人大代表积极参与W村的“民情坝坝会”;“话家常”,为群众谋实惠;“话产业”,为发展找出路;“话共富”,帮村民解忧愁;“话振兴”,鼓舞村民干劲。人大代表送政策下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解读当地政府相关工作举措,增进村民的理解;聆听群众心声,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议案;对涉及民生的老大难问题,按法定程序对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质问,经过协调落实化解干群矛盾,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难题的解决。
(2)结合材料二,说明人大代表应怎样履职助推基层治理。
1954年8月29日的人民日报,有一篇名为《娘选了毛主席当咱的代表》的文章,这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贾兰文写给儿子赵国谦的一封信。“国谦,你不会想到吧?你这个从苦水里捞出来的母亲,也当选了北京市的人民代表。参加了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首都各界代表们坐在一块儿……”
信中可能还会说些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这封信。
要求:请围绕人民当家作主和人大代表的角度续写,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2020年5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审议、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备受国内外关注。
参加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各界别小组讨论民法典草案,委员们认为,民法典草案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贴近百姓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反映新时代需求,是维护公民各项权利的一部百科全书。
经过人大代表的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民法典草案最终修改100余处,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5月28日,民法典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结合民法典的通过,阐述两会所彰显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制订民法典的重要立法任务。基于民法内容体系非常庞大和我国国情,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了“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2018年8月民法典分则编纂工作全面展开,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多次进行拆分审议。2019年12月,由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体”而来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展现在世人眼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邀请不同领域的法学家、司法实务等部门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一场广泛而热烈的“民法典大讨论”,成为法治中国的靓丽风景。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众权利的“宣言书”。从总则编明确规定胎儿利益保护,到婚姻家庭编加大对婚姻无过错方的保护,再到继承编强调尊重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对个人权利实现“从出生到坟墓”的全面保护,是民事法律的价值归属。民法典必将成为新时代制度文明的重要基石,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
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2021年10月党中央召开了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新的工作成效。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在保证立法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步伐,4个月来相继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陆地国界法、湿地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反有组织犯罪法,修改审计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种子法、工会法、民事诉讼法等,审议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和有关黄河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等法律草案;听取审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2020年度审计整改报告,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这些工作的开展,充分彰显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优势和治理效能,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自信的底气。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常委会开展上述工作是怎样彰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优势和治理效能的。
2022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3月6日,2951名代表听取并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了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月11日,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
人民有所呼,代表有所应。各代表积极主动履职,就国家粮食安全、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生态环境治理、疫情防控等领域进行走访调研,形成了487件人大代表议案,提出了8000件建议、批评和意见。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近些年来世界多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很多和食用野生动物有关。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主要是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绝大多数的蝙蝠、鼠类等传播疫病高风险物种不在保护管理范围。为了做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源头控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在立法层面升格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范围和处罚力度;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联合部署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检察院对涉嫌非法狩猎野生动物案挂牌督办,法院依法严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保护野生动物工作提供司法保障。人民群众齐努力,立法、执法、司法齐发力,织密野生动物保护法网。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对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要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加重处罚。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意义,并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中的优势。
【推荐2】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是读懂中国,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窗口。
材料一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完美收官,是中国制度优势的深刻彰显。自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北京冬奥筹办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保障各项筹办工作按计划推进;北京市政协委员通过深入专题调研、召开议政会、委员提案、反馈社情民意等多种履职形式,围绕冬奥筹办、科技冬奥、完善智慧防疫体系等积极发表意见197条,为冬奥举办广谋良策、广集众智;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完成12项相关立法,为冬奥会的顺利举办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发挥人大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举办研讨会、论坛会等形式,听取代表意见,让代表通过人大这个平台把人民诉求反映出来,共谋共商冬奥工作,助力冬奥。
材料二 同样的奥运盛会,但已经是不一样的时代背景、综合国力、世界格局。正是中国的崛起在改变着我们对“文化自信”的理解,2008年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源于古人创造的五千年辉煌文明,2022年我们的自信却源于崛起之中国拥有的先进科学技术、强大综合国力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力。2008年是证明自己,2022年是用中国精神感动世界、团结世界,用中国智慧替世界梦想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冬奥会成功举办如何彰显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说我们的“文化自信”表现在哪些方面。
(3)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方法论要求。
1945年7月初,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黄炎培访问延安返回重庆后,发表了著名的《延安归来》。其中有一段谈到他与毛泽东在窑洞中的对话。
有一回,毛泽东问我感想怎样?我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浮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职、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够让中国共产党跳出“这周期率”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