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 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0 题号:14230007

原始社会是无阶级剥削的社会,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私有观念,人们过着财产共有、共同劳动的生活。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在奴隶主心目中,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用极其野蛮的办法强迫奴隶当牛做马,奴隶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惩罚。然而,正是奴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以他们的艰苦劳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


有人认为,奴隶制是人类历史比最残酷的制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倒退。请对上述观点进行判断,并结合材料通过分析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特点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有关史料显示,旧西藏占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等农奴主,占有西藏几乎全部耕地、牧场和绝大部分牲畜。农奴超过旧西藏人口的95%。农奴主占有农奴的人身,把农奴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可以买卖、转让、赠送、抵债和交换。1950年的西藏有100万人口,其中没有住房的就达90万人。农奴主用差役和高利贷对农奴进行残酷的剥削,仅当时西藏地方政府征收的差税种类就达200多种。农奴为农奴主支的差,占农奴户劳动量50%以上,高者可达70%到80%。藏族民谚中描写道:¨农奴身上三把刀,差多、租重、利钱高;农奴面前三条路,逃荒、为奴和乞讨。”


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相对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进步性。
2020-10-25更新 | 19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使用天然金属,后来学会了制作纯铜器,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随着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由此确立,随之也出现了阶级,墓葬之间也有了明显的等级之分,大墓墓穴宏大,陪葬品种类繁多,小墓墓穴十分简陋,只有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些工具和陶器。


结合材料,分析原始社会为什么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2020-12-22更新 | 15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了一尊商代青铜大鼎。鼎腹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这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在世界古代青铜器中也是罕见的。它的制作技术相当精巧。因此,许多研究者认为,要浇筑司母戊大方鼎,需要80多个坩埚同时作业,这就需要有二三百名奴隶的密切协作才能进行。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再加上采料、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具有专门技能的奴隶就更多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奴隶制的建立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2023-11-14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