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1 题号:14395062

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月9日,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为讲话节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1)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结论的理解。
(2)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请你就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夙愿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精炼,每条不超过15字。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新生的共和国政权而言,外国媒体和外国人士中,既有友好的,又有敌对的。友好与敌对,共同存在,这应是正常的。

1949年10月3日的英国《泰晤士报》4版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北京报道,说:“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泰晤士报》和美国的《纽约时报》、日本的《朝日新闻》等著名世界大报,几乎都在这几天的同样时刻,简单地介绍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生平。

相反,在友好国家及其媒体中,却是另有一番景象。苏联首都莫斯科各报均刊登了中国政协首届会议的消息,并全文发表毛主席的开幕词。捷克、波兰、匈牙利和英、法、丹麦等国进步报纸亦以显著位置刊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捷共机关报《红色权力报》全文刊登了周恩来关于共同纲领的报告。波兰华沙《人民论坛报》社论说: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最伟大事件。伦敦《工人日报》社论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证明美国不是万能的;要求英国政府承认新中国。

第一个发表专文,热烈赞扬新中国诞生的是英国共产党领袖波立特。新华社全文翻译了文章,并发了通稿。一些地方报纸,如《新华日报》10月1日全文刊登了这篇热情洋溢的长文,该文说:“毛泽东的声音响遍了世界。”


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020-10-26更新 | 21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复兴征途路漫漫,如今铿锵再启程。某校高一某班学生以“聚焦中国成就、凝聚人心、实现中国梦想”为议题进行探究学习。   

材料一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断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分别说明了什么历史性论断?

材料二   习近平在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如何作为?
2024-04-18更新 | 6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以后,内忧外患、四分五裂的中国,军阀割据、战争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整个社会“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孙中山无奈地说,“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李大钊疾呼,“举国一致,众志成城”。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毛泽东起草会议宣言《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我们应当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克服旧中国散漫无组织的状态,用伟大的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拥护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国威军威,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彭德怀同志《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讲了这样一段话:“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邓小平同志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结合材料,运用新中国成立的有关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022-11-08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