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508 题号:1444456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全国各地立足自身实际,多措并举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以乡村节日与习俗活动为抓手,挖掘舞龙灯、彩莲船等民俗资源,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以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激活木工制作等乡村传统手工艺“再生”能力:以农村文化礼堂、“村晚”等活动形式,培育良好家风、文明多风、淳朴民风:以修端现代版的村规民约、征集村歌等为手段,倡导向善向美的价值观念,改善村民精神面貌,增强精神力量;以特色乡镇建设为契机,修络、迁建古建筑,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文旅融合、文创结合,盘活历史文化遗存,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1·湖北·高考真题 查看更多[11]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辨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浙江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念好新时代“山海经”,打造独特文化“金名片”。A县聚焦“短处”向“长处”转化,原来的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产业受限的“短处”,如今变成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人文独特的资源禀赋,成为推动山区发展的“长处”。围绕这些资源禀赋,当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探寻山区县产业迭代升级的新路径,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描绘了“山区不是包袱,而是发展希望所在”的新画卷。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阐释A县如何描绘“山区不是包袱,而是发展希望”的新画卷。

材料二   锔瓷,是我国的一门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对缝、捧瓷、打孔、锔钉、密缝,锔瓷匠人以瓷为“纸”,以刀代“笔”,在素面瓷器上镂、凿、划出各种图形、图案,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过去百姓人家,日子俭省,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修起来继续使用。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锔艺的传承面临着危机。有人认为,瓷器坏掉了再买新的,锔瓷技艺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有人认为,锔瓷这一传统技艺如果得不到重视与保护,也许未来破碎难修的,将不止是瓷器。


(2)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任选材料中一种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022-11-25更新 | 20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年筚路蓝缕,百年求索奋进。值此党的百年华诞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希望各国携手努力,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合作,变对抗为合作,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构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孕育理念,思想引领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契合于人类文明的共通内核,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描绘了各国人民共享美好未来的积极愿景,源源不断释放出跨越国家、文明界限的文化吸引力和思想感召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为人类找到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基本路径,开辟了21世纪国际关系演进的崭新境界。

2021年8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致辞中强调,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进疫苗国际合作进程,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2022-07-17更新 | 26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势头还在持续。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生命健康至上,高度重视,措施得力,行动到位,成效有目共睹,为全球抗疫作出很大贡献。反观西方有的国家,无视中国的付出,非但不积极应对疫情拯救生命,还在病毒源头上无端甩锅和指责中国。中国病毒专家钟南山、陈薇科研团队刻苦攻关,成功研制出新冠疫苗,并正在进行全民接种,至今已达221882.6万剂次。

但在接种过程中,也有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或者担心有副作用,迟迟不肯接种,影响了疫苗接种的进程。随着新冠病毒发生变异,中国疾控中心宣称,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将消失,而且还可能会出现新的冠状病毒,要压制新冠依然要靠疫苗,所以要相信疫苗。攻克病毒需要科学家和医学专家不断进行研究新的研究,基于事实和证据得出科学结论,这向人类医学发起新的挑战。疫情防控也成为常态化工作,任重道远,只能抓紧,不能放松。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过程反复性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材料二   承岐黄薪火,扬中医文化,圆健康梦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古老的中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抗疫的利器。在西药没有特效药,疫苗还没有研发出来的时期,源自《伤寒杂病论》古方的“清肺排毒汤”等经典方剂被广泛用于临床一线救治,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医药很好地给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提升了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中医是中国国粹,是中华瑰宝。中医饱含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具有独到的内涵特质、思辨哲理,充分彰显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文明内在生存理念;蕴含着以“人”为本,“大医精诚”“仁者爱人”等核心思想理念与扶危济困等中华传统美德。

中医注重“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结合,在治法上,阴阳互补,标本兼治,有重剂起沉疴“直捣黄龙”的“霸道”之治,也有“四两拨千斤”的“王道”之治,更有权衡脏腑相关,“围魏救赵”的兵法思维。这些思想理念在我国抗击疫情起了很大作用。

中医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世界医药文化的珍宝,为促进中西文明的对话提供了一扇窗户。疫情防控期间,国内国外中医西医医学专家积极交流,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组合拳打出了1+1>2的效果。医学发展到今天,事实证明中西医的和谐互补,会收获最好的效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中医药文化在抗击疫情中彰显的当代价值,并就如何加强中医与西医更好结合提两条文化建议。
2021-11-30更新 | 6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