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0 题号:1610138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想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讲话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非遗热、博物馆热等纷纷兴起,社会氛围日渐浓厚。

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开发文创产品,既带动文创产业,又大力推广非遗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定期参观文化博物馆、体验馆、传承馆,开展非遗文化研学活动,接受审美熏陶、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国家情怀。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国际活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彰显中华文明魅力,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材料二   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文艺创作。文化节目《万里走单骑》第二季带领观众走进周口店、故宫、北京中轴线等,与遗产地的保护者、研究者、居住者、见证者、体验者相遇,在互动体验中了解文化遗产地背后的故事,展现文化遗产的魅力。

创新表达方式,注重转化利用。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文创四羊方尊考古巧克力,用铲子、刷子等“考古工具”,在泥土质感般的曲奇碎中,“复原”出巧克力制成的四羊方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有效融合,受到消费者热捧并更深地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说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唐代边塞诗中的名句。其中描述的葡萄美酒充满着异域风情。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拥有历史悠久世界顶极的葡萄酒。据历史记载,我国在西汉时期已经有葡萄酒了。2020年10月22日,以“葡萄酒文化的对话与传承”为主题的中法葡萄酒论坛在宁夏召开。以葡萄酒为媒,法国和宁夏有了更深度的交流。一批法国葡萄酒专家进驻宁夏交流葡萄酒文化。位于宁夏的中法葡萄酒教育学院已培养出600多名优秀学生,该学院已成为传播葡萄酒文化、培养葡萄酒人才的重要平台。目前,凭借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日趋精湛的酿造技艺,独具东方特色的宁夏葡萄酒已经远销德国、美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并多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宁夏葡萄酒行业走向兴旺的文化因素。
2021-01-26更新 | 12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某村,原来是一个农业村,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如今已经变身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模范村。
该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注重文化建设。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当地人民政府充分利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设立图书室,服务乡村居民。把原来散居的村民集中安置到新小区,定期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善行义举榜”等评选活动,举办书画、健身、老年学习、文艺表演等高品位的文化活动,推进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建设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即使村民增强了生活幸福感、 焕发了建设积极性,也为乡村旅游打造了一张文化名片。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该村的做法对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2)假设该村为保护和发展文化名片,需要制定村民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请你为该《村规民约》的制定设计出合法的程序,程序须由四个环节构成。
2018-06-20更新 | 10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材料二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017-07-11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