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对人的影响 > 文化影响的来源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7 题号:146240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庭单元由个人组成。家风,秉承着一个家族或者家庭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价值观。根植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具有非常优良的家庭教育、家风家训的传统。

“七一勋章”获得者,新华通讯社原国际新闻编辑部干部瞿独伊说:“父亲瞿秋白留给自己的财富是‘有信仰、爱祖国’”。“七一勋章”获得者,安徽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宏塔说:考风就是,清正廉洁、以严治家用朴实和纯粹传承革命。家里永远挂着祖父李大钊的那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七一勋章”获得者,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玉麦村农民、西藏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兼职)卓嘎说:“父亲临终时要求她坚持下来,让国旗挂遍走过的每一条路”。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地写道:“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家国情怀与家邦文化,家风家教的传承与发扬,本质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丰富。开展家风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德行教育效果,是践行国家政策,满足社会需求,体现公益价值的多效尝试。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优良的家风对于助力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垃圾分类看似微不足道,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为唤起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 2019年11月2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条例》对生活垃圾分类提出更高要求,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要求加强对生活垃圾管理的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意义。
2020-12-01更新 | 9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一:2016年11月12日,江苏“90后”小伙主动扶起一名骑车摔倒的男子并送医院治疗。谁料对方倒打一耙,污称小伙撞人。交警多方查阅监控录像,才还小伙清白。近年来,出现了好多起好人伸出援手却遭遇讹诈事件,让好人难做,让“扶不扶”“帮不帮”成为拷问社会道德的难题。
2016年11月,《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正式实施。这部“好人法”率先提出社会急救免责,明确规定“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实施“好人法”,落实是关键、惩恶是重点。不少国家甚至明确规定见死不救触犯刑法,我国一些地方立法机构也出台相关规定,将讹诈行为记入个人信用系统,以引导“好人回归”。
材料二 为实现道德崛起,某地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校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 动并通过电视台广播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倡导了文明新风,提升了社会道德水平。
材料三:我们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道路和是展方向,我们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引领文化建设。在具体工作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按照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抓好阐释解读、 传播普及和实践养成,让积极培育和践行价值观蔚然成风。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出台“好人法”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7-04-21更新 | 101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6年1月19日,中共教育部党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有效拓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平台载体的爱国主义救生衣引导,制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着力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资源和举办运动会、体育比赛等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1)材料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采取的措施,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假如你所在学校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请你就如何持之以恒地开展抗战爱国教育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017-02-08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