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真理的内涵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14840397
阅读材料,完成系列要求。

2020,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使全球国家深受其害。面对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命运与共,形成了统一指挥、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因此,我们创造了新冠病毒感染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感染率;治愈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治愈率的奇迹。中国为什么能出色地经受住“世界性大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这次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反观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医疗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从“污名化”和“甩锅”中国到与盟国争夺医疗物资,从对世卫组织“断供”到阻挠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全球抗疫停火决议,美国的所作所为,凸显了其狭隘自私、蛮横无理的形象。一批居心叵测、造谣惑众的美国政客为了愚弄选民、骗取选票,漠视国内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双双世界第一的事实,企图靠“甩锅”中国来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以推卸其领导抗疫不力的责任。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难道这就是美国政府标榜的美式人权与民主吗?


(1)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真理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评价民主制度的优劣。
(2)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溯源问题,部分西方国家罔顾事实,不断把科学问题政治化,鼓吹“中国病毒”“武汉病毒”等言论,面对这种阴谋论,你认为应如何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供需关系结构失衡,“供需错位”。一方面,过剩产能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资源要素最优配置,提高生产力水平,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改革是有历史成功先例的,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供给经济学坚持“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理念,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培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窭基础。明镜照形,古事知夸。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下面是三位普通群众,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弘扬长征精神,发表的“长征永远在路上”的感言。
人物感言
“158”雷锋服务站黄某某把旅客的需求和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守全心全意服务广人旅客的初心
广告公司周某某只有将自身的奋斗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个人的价值才能实现;将个人的奋斗形成合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这就是我们这代人新的长征路。
地税职工信某某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的支撑,就会在困难而前退缩,在前进道路上失去战斗力。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任选两段感言,谈谈其哲学依据。(每段感言写一个哲学依据即可)
2018-02-02更新 | 6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让群众富起来,让日子美起来,让生态好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从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从指出“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到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黑龙江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区人捧起了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林都北药的“新饭碗”;宁夏贺兰山砂石矿区整治修复后成为葡萄酒庄,产业转型带来丰厚回报;贵州石阡将石漠化治理同茶叶发展有机结合,让“石山变青山,荒山变茶园”……放眼今天的神州大地,越来越多群众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
2023-12-02更新 | 122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目前,被专家以“革命性”形容的微博,以其“更新快、互动性强,具有高度机动化和个性化,直接点对点传播,效果明显”的特点正在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被微博热议的有时候真相居多,有时候假象居多,热议还会使人们的观点莫衷一是。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微博热议中走失。”请你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观点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
2017-02-08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