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本质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1 题号:1484680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带来了思想的大解放,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建设现代国家的重要开端。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革命救国、革命精神、民主意识开始生长,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先进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传入中国,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自觉担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道路、前途等重大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的结合,形成并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承辛亥革命伟大斗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


(1)总结辛亥革命历史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2)从“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创新”这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3)某校拟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团日活动,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重温辛亥革命历史,共襄民族复兴伟业”拟定两条倡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一庄严宣告,昭示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中国发展壮阔历程中,走向共同富裕始终是温暖人心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基于此,我国制定了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就一定能汇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谈谈在高质量发展中如何促进共同富裕。

材料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正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2)某班拟召开“传承伟大的建党精神”的主题班会,请你围绕主题写一份简短的发言稿。要求:①运用《哲学与文化》中有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建议从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要求从三个角度阐述。②紧扣主题,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逻辑。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1-12-18更新 | 30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是世界上实行考试制度最早、也是考试制度发展最完善的国家。从西周算起,在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和社会制度有着重大影响。
高考自1977年恢复以来,对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一个经济和社会发生剧变的时代,现有的高考制度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的高考制度的改革已刻不容缓。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内容引人关注。各省份将于2014年年底出台当地具体实施办法,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推广实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释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的依据。
(2)简要分析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先试点后推广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3)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高考制度改革应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016-11-26更新 | 12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8.7%,进入国际通行标准定义的深度老龄化阶段。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我国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11月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强化老龄工作保障、加强组织实施,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促进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统筹发展,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有效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和主体”的相关知识,分析《意见》提出的依据。
2022-05-09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