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产、劳动与经营 > 新时代的劳动者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0 题号:14864844
复兴学校某班举办“弘扬劳模精神”的主题班会,下面是某组同学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劳动模范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毛相林打通绝壁、誓拔穷根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他也陆续获得“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称号。

2.张桂梅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她忘我地辛勤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建成针对贫困山区家庭困难女孩的全国第一所垒免费士子高中,使16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贫困家庭脱贫发展的希望与信心。她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劳动创造价值。分析两位劳模所创造的价值有什么不同,并指出其共同的精神价值。
(2)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两条不同的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贴近实际,综合运用《经济与社会》所学知识,每条不超过15字。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从生产角度看,我国具有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供应体系,通过国内大循环可提升人民的消费水平;从就业角度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来满足人民的需要;从对外开放看,“双循环”格局,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国力,让人民有幸福感和成就感。全国各地坚决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双循环”格局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各地坚决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的道理。
2021-03-04更新 | 13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面临各种困难,复工复产、保障就业、提振经济成为当务之急。

材料一: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作为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安国之策的就业,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以此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原因。

材料二:2019年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超过5万亿元,吸纳就业人员超过2600万人,是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领域。疫情发生以后,住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大幅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很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前不久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对疫情防控期间住宿餐饮企业等生活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对湖北以外的中小企业免征2-4月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对湖北省的企业免征2-6月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企业减免税费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
(3)请从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角度,为振兴住宿餐饮企业提出建议。
2020-05-15更新 | 11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30年来,这家民营通信企业,与中国改革发展的脉搏同行,从2万到千亿,成为中国人的骄傲,成长为世界的华为。

30年前,华为创立之时就独树一帜,给知识劳动者的智慧这些无形资产定价,让每位职工持股,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工者有其股”。

30年来,华为管理者坚信,大规模发展通信基础设施是大势所趋,面对房地产高额利润等多元化的“诱惑”面前,华为一直致力于移动通讯设备研制,保持着自己的战略定力。

如今的华为,聚集了一批世界级的优秀科学家,拥有全球16个研究所,28个能力中心,17万名员工中,有近一半从事研发。自主开发的麒麟芯片,五项测试四项第一的成绩夺位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在即将到来5G时代,华为也坐到了世界通讯技术谈判桌的主位。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推进的今天,华为成功实现弯道超车,从行业的“追赶者”成为“领跑者”。

结合材料,从生产要素或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论述:企业应如何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要求:
(1)运用有关知识概括两条华为企业不断创新来驱动企业发展的经验,从而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运用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等有关理论组织论证,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引用华为企业不断创新来驱动企业发展相关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2019-02-24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