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大众传媒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5 题号:1487958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2021年9月,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联合发布第十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30强”逆势而上,犹如高扬风帆的“文化航母”,坚定走在文化建设“第一方队”。下表是部分上榜企业的相关信息。

企业名称上榜理由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以抗美援朝、"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题材,推出《跨过鸭绿江》《丝路传奇)《故事里的中国》等优秀电视作品,献礼党的百年华诞,获得口碑、收视率双丰收。
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开辟互动电视“助农专区”,缓解疫情导致的农产品滞销困境;面向浙江省中小学生推出“共享课堂”“直播课堂”, 300多万名学生因此获益。集团取得可观的收益。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以“优秀文化+”为路径,坚持业态创新。升级“文化+科技”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力“文化+假日节庆”,扩大了旅游、民俗艺术、演艺等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效链。
博纳影业以建国70年为契机,运用高新技术制作发行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智取威虎山》等多部贴近史实和生活的、极具感染力的影片,斩获票房近500亿元。

(1)结合材料,从文化的角度,总结“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评定标准。
(2)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与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科学技术为什么能够助力“30强”的发展。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如今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从网络红人到“网红美食”、“网红景点”、“网红图书馆”、“网红文化”、“网红经济”——网红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网红”,人们褒贬不一,这是多元的时代,需要多元的文化,网红文化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网络红人”的走红,契合了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以及臆想等心理,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网红”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代表。不懈奋斗的网络直播冯提莫,献身航天事业的优秀女飞行员余旭、武汉最美女交警张倩芳、“科普小能手”博物杂志等,他们深受网友点赞的根本所在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群众的热心服务,对社会的无私奉献。但也有一些人,为了成为网红,不惜突破底线,以炫富、暴力、色情等内容过分媚俗、庸俗的表达,颠覆信仰,丧失底线;有的打着“娱乐到底”的旗号,变着法子调侃历史,哗众取宠,谋取暴利,污染社会风气,损害“只有依靠才华和努力才能成功”的主流价值观,破坏公序良俗。2018年9月28日,陕西西安市人民法院对叶挺烈士近亲属起诉西安摩摩公司名誉侵权一案进行了公开宣判。法院判决被告在国家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开道歉,并向原告支付精神抚慰金10万元。有人认为,互联网上的内容也就是调侃娱乐,不用太过较真,不然还有没有网络言论自由了。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网红文化的产生的原因。
2019-05-17更新 | 14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广受关注。电视媒体与网络视听平台持续发力,推出了多主题、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创新意义。

在内容呈现上,涵盖了诗词、戏曲、文物等领域,并延展到典籍、国乐、传统节日、杂技等方面。如《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民俗、文学等各个角度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气象。在主题挖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度得到进一步呈现。如《典籍里的中国》将《尚书》《周易》《楚辞》《论语》等作为演绎对象,以“影视十戏剧”的方式,讲述典籍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的经过及书中的动人故事。在美学表达上,注重彰显精神之美、崇高之美、人文之美。如浙江卫视节目邀请书法名家、文化名家、书法爱好者参与.从“天下第一行书”起笔,用5个篇章对行、草、篆、隶、楷五大书体溯源.深刻表现“笔墨当随时代”的主题。在传播上,电视台与网络媒体在制作、播出等环节实现全程紧密联动,推动节目的口碑式传播,如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与多家视频网站深度合作等。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花大力气、开动脑筋,创造性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表达,将中华美学精神巧妙熔铸其中,从而真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


(1)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的成功案例。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某中学开展校园励志原创小品大赛,请你为本次大赛写出两个评分标准。
2022-04-17更新 | 63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较难 (0.4)
【推荐3】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强国的推进,是我国进入新常态下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是一个渐进过程。
十六大
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届三中全会
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思想
十六届五中全会
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十七大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十八大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注:在党的领导下,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材料二:四川省南充市文化底蕴深厚,可利用的文化资源丰富,有“嘉陵江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古城文化”等。还拥有众多的文物景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民俗文化,川北皮影、川北剪纸、篆刻、竹编等都是南充文化的精品。“十二五”期间,南充市围绕“嘉陵江文化”这条主线,深度挖掘“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通过大力实施重大文化活动、舞台电影电视艺术,为实现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文化南充”、“魅力南充”、“实力南充”发挥了先导作用。
(1)结合材料一,用《求索真理的历程》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南充市是怎样着力打造“文化南充”、“魅力南充”的。
2016-12-12更新 | 3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