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遗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10 题号:14954170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最集中的反映。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山西省平顺县的古村落岳家寨村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乡村旅游扶贫的快车道,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村容地貌


岳家寨村是一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山村。这里四周群山环峙,悬崖峭壁环绕如带,有“太行空中村”的美誉。这里是一个石头的世界,有石板盖成的房子,还有石磨、石碾、石水缸……

民风民俗


据历史资料考证,赵里的村民是岳飞的后代。几百年来,善良淳朴的村民秉承祖训,在沟壑中辛勤劳作,开辟出大大小小的梯田,沿着绝壁修建成近乎直上直下的几百米长的攀岩路。

传播传承


如今,这里已经修好了多茶里个5动人庄的乡村公路。动人的自然风九上老的石板房建筑、古老的民风民俗使其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村落名录,且椒中5历史文化名村之列。

(1)有人认为,传统村落的价值就在于其保存完好的物质遗存。请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岳家寨村准备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请你为其写一份策划书的提纲。要求:①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为指导。②紧扣主题,观点正确,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时代变迁,关停、闲置、荒废的工业遗迹已成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工厂旧址、附属设施等工业遗迹纳入“世界遗产名录"。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从认定、保护管理、利用发展、监督检查等方面对具体保护举措进行了细化,并公布了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工业遗产保护固然重要,同时,也要让其融入现代生活,才能以“用”促“保”,开启其活在当下的良性循环模式。可以结合工业遗产的文化特征,将其建设成为工业博物馆,也可以发展工业旅游,还可以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创业基地等,把工业遗产合理利用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为城市产业转型发展赋能。经过多年的探索,很多城市进行的保护利用尝试成效颇丰。江西省赣州的“宋城壹号”文化创意园区曾是国家定点水泵生产企业。经过改造,变成了创客空间、文化体验区。老旧的工业遗产,经过改造和活化,赋予其新功能,焕发出新生机,融入城市、融入时代、融入生活。当前,我国尚存工业遗产近千处,但保护形势严峻而紧迫。人们对于工业遗产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还存在将工业遗产保护与产业转型、城市发展对立起来的现象,造成有的被迫搬迁甚至被拆除,有的在利用过程中面临二次破坏。


(1)工业遗产保护固然重要,同时也要让其融入现代生活。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2)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要以“用”促“保”,。开启其活在当下的良性循环模式。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其合理性。
(3)结合材料,请就怎样保护我国的工业遗产提出建议。
2020-06-10更新 | 124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

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考古工作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在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今天,请就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列举两条理由。
2021-03-17更新 | 24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政治认同”素养]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过去,对出远门的人来说,远隔千山万水,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团圆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今天交通、通信发达,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中秋节的团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释放压力、调整生活节奏的诉求,同时,在这个更具诗意的日子里,在一种更具仪式感的氛围中,我们可以重温那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
2019-08-21更新 | 8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