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实现人生的价值 >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149936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北、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两地相隔遥远。近年来,湖北省在产业、教育、医疗、人才、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口支援博州发展,不仅使两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使博州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共实施民生、基层项目430个,援疆资金19.48亿元,2019年、2020年安排援疆资金1.49亿元,支持博州安居房及配套项目建设。博州通过建立一人带多户的帮扶关系,帮助致富带头人逐步实现了创业目标,并带动了周边的民族群众一起走共同富裕之路。培育致富带头人,在当地民族地区充分展现了“劳动最光荣,幸福靠奋斗”的社会正能量。


“劳动最光荣,幸福靠奋斗。”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门村地处广西第三高峰——元宝山东麓,曾是连片特困地区。奋发读书,走出大山,曾是这里一代又一代人的夙愿。杨宁曾从这里考上了大学,她也曾祈盼自己能够做到“大苗山飞出金凤凰”。大学毕业时,面对南宁一家公司伸出的橄榄枝,杨宁选择“逆行”,成为了家乡的一名大学生村官。

到村任职的第一天,她就换上一双解放鞋,走村入户、了解民情。面对村里留守儿童,她动员姑姑,用闲置房建成“留守儿童之家”,与她一起照看孩子们,直到乡里中心小学的幼儿园建成;村民吕素明因患病造成家中生活困难,杨宁得知后,设法为他筹集一笔临时救助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前几年,村民梁海春被一场洪水冲下河致瘫痪,家里3个小孩还在读书,杨宁四处奔走,为这个贫困的家庭申请了低保,并连续6年资助孩子上学……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杨宁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进行创业,然而多次失败。现实无情的打击让杨宁感到些许失落和迷茫,但她并不气馁。后来,杨宁又发动村民用苗族传统的“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为了信守承诺,甚至偷偷卖了自己的婚房作为启动资金,带领村民致富。当年秋天,香糯迎来了大丰收,每亩收入增加两倍。在杨宁的带领下,江门村大做“山”的文章,种植高山特色优质水稻、水果、蔬菜、香菇、木耳、杉木……并在村里建立一家腊味产品加工厂,对村里的农产品进行标准化深加工,带动周边的生猪、香鸭养殖,年产值达260多万元。一条条产业路闯了出来,村民也跟着富起来。2022年10月,她被推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后又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杨宁的事迹对青年一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杨宁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的原因。
(3)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选择回到乡村,扎根乡村,带领村民创业致富,请围绕此话题写一篇时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清晰,逻辑严谨;③150字左右。
2023-06-11更新 | 6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雨的人生,总会遇见选择。每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人们往往徘徊不定。失败、成功像一对孪生兄弟,如影相伴,漫漫人生路,我们到底是见好就收,还是要乘胜前进?
       高三某班以“在人生道路上乘胜前进还是见好就收”为主题举行辩论赛。辩论双方表达各自观点并展开讨论,双方开篇立论观点见下表。
观点开篇立论
正方:在人生道路上乘胜前进
乘胜前进击即在取得一定成功后,锐意进取,追求可能的、更大的成绩。乘胜前进建立在对局势的认识基础之上,并非盲目冲动、好大喜功,而是人生中一种不断突破自己的冲劲,是一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正是这种不断前进精神,让人们在探索中收获快乐,在进步中得到成长,生活因此日益充实。
反方:在人生道路上见好就收“好”指的是一定的成就。见好就收是激流勇退,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勇气,是为了让我们能冷静地看清楚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步步为营,将风险降到最小。见好就收更是一种毅力的体现,是一种顽强地自我控制。见好就收并不是由此停下脚步、懈怠不前,而是指从一个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去开拓我们新的生活,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1)假如你被邀请加入这场辩论赛,你支持哪一方的观点?请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进一步阐明你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2)老师引用心理学名言对辩论作出总结——所谓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出真实的自我。请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视角,谈谈应如何正确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出真实的自我。
2022-09-22更新 | 33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旭华,共和国国家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位九旬老人始终以国家为重,与时代同行,用生命的三个30年,完美地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紧紧镶嵌。第一个30年,弃医从船,救国立誓。他用坚定的信仰,把个人抱负国家命运勾连。第二个30年,隐姓埋名,为国铸剑。他用忠诚的信念,舍身忘我捍卫了国家权益。第三个30年,老骥伏枥,不忘初心。他用饱满的热情,身体力行投身强国强军梦。核潜艇是黄旭华一生的事业。他说:“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黄旭华的人生经历对我们践行爱国主义的启示。
2020-08-24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