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遗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5277195

我国许多古代文化遗产蕴藏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对后人仍有启示意义。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8项,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此次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遗址,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对全人类关注文化多样性及族群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庆祝这个日子,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2021-05-19更新 | 14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不仅是争夺出生地,连墓地也争。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博士马仪亮认为,“这表面上是争名,归根结底还是在争利。短期而言或许对少数地方知名度提高和经济发展有所助益,一旦争到名人故里,将会提高地方知名度,并获得客观的旅游收益。正是这种巨大的经济空间,使得各地乐此不疲,一些地方政府也因此成为这些‘文化战’背后的推手。”
材料二 从尧、曹雪芹、李白、墨子的故里之争,到赵云、大乔小乔故里之争,乃至观音、孙悟空,甚至西门庆,从历史名人、神话传说到虚构人物,但凡有些名气,哪怕是臭名昭著的所谓“名人”,都成了被争夺的对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文化的传承的角度简要评析名人故里之争。
(2)你是否赞同争夺名人故里现象?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17-11-11更新 | 3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高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某校部分同学收集到了关于城市建设的片段,并对此进行了思考,请你一同参与回答。片段建设的是“政绩”,破坏的是“文物”。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地都兴起大兴土木的   建设高潮,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在建设过程中,许多文物却毁于建设。北京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重庆市重要抗战遗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被“保护性拆除”……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   施情况的报告中说,近30年来全国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物毁于建设”的行为错在何处?
2020-12-25更新 | 1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