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4 题号:1534158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成立100年来,先后在1945年制定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1981年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两个决议都在党的历史上对推进和引领党的事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三次历史决议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践会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真理会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认识本质的暴露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具有无限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一本《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同志看了不下一百遍,周恩来同志视之为“贴身伙伴”,邓小平同志喻之为“入门老师”,为什么?因为这里面有思想的武器。这表明(     
①正确的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终极真理
③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6-17更新 | 6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4年1月12日,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进行300米饱和潜水海底出潜探摸作业,在人工潜入300米深海底探宝的能力上,中国实现了“从无到有”。这说明:(   
①人为事物联系能突破其固有的联系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6-12-12更新 | 23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客里空”是苏联作家科尔内楚克创作的话剧《前线》里的一个角色。剧中,前线特派记者“客里空”在战地采访时不深入一线部队,整天待在总指挥部里,靠着捕风捉影和道听途说来胡编乱造“新闻”。后来,“客里空”被用于讽刺作风浮夸、华而不实的人。我们要当实干家,不做“客里空”是因为(     
①从别人和他人那里得来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
②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③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16更新 | 1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