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0 题号:1534346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和交流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如网络暴力、网络谣言、各种不良信息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利益,还会污染网络生态环境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风气。

整治网络乱象需要行之有效的指导,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加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加强网络空间文明创建、组织实施八个部分。

2021年11月19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生态、滋养网络空间,满足亿万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理念宣介、经验交流、成果展示、文明互鉴等方式,全面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1)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网络的现实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义。
(3)青少年是网络文明的受益者,也应该是文明上网的践行者。请为青少年文明上网提两点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中国古典园林因其独特的造园艺术被西方国家所推崇。目前,已有40多座苏州园林先后落户30个国家及地区,漂洋过海传播中国魅力。 “异地落户”的苏州园林,水榭、亭台、拱桥、长廊、漏窗等传统江南园林建筑元素应有尽有,布局精巧韵味独特,亭台楼榭绿树掩映,处处透出大自然的乐趣。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入当地文化元素,采用全钢结构,引入纳米、碳纤维等多种技术提升中国园林的技术含量。中国工匠秉持“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两者相得益彰,打造了一个个园林精品,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
材料二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建设应着力提高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为此,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坚持集约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材料三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健康中国”既大又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国,青年当先行。青年学生要做健康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苏州园林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发展城市建设的。
(3)某市准备开展健康宣传活动。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为该市健康宣传活动设计两个活动主题。
2017-06-07更新 | 27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7、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国学教育大规模普及,学习国学的网站、视频公开课、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国学教育相比于传统国学教育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国学教育是面授式培训,更重视现场效果。而“互联网+”国学教育则开启了线上教育的新模式,碎片化、网络化和互动化成为其主要特征。加之由于互联网跨越时空的传播特征,国学线上教育将学习过程细分,用户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学习效果也更好。同时,线上国学教育还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引发网络用户的主动参与,让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互联网为国学的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与挑战。由于网络上的内容质量没有一个客观严谨的标准,使得网络上传播的国学内容相对杂乱。加之在功利目的的驱动下,一些对传统文化的偏差解读充斥网络空间,使得互联网上传播的国学知识参差不齐。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分析应如何正确看待“互联网+”对国学传播的影响。
(2)“互联网+”国学教育相比于传统国学教育有了很大改变。结合材料,分析“互联网+”国学教育大规模普及的文化意义。
2017-05-24更新 | 15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结合每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先后提出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效地稳定了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为促进经济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
(2)请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谈谈对材料二的理解。
2020-02-12更新 | 2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