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人民当家作主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民主集中制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36 题号:155023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简称地方组织法)的修改,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和独特优势,我们从中可以触摸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脉搏。

2021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地方组织法的修改工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论述精神,认真梳理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有关议案、建议、提案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研究拟出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初稿。其后,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央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将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到部分地方进行调研,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对修正草案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2021年10月、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三十二次会议分别对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进行了初审、审议,并先后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共征求到1100多条社会公众意见,对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2022年3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地方组织法。


地方组织法的修改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和独特优势,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7月29日至3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在我们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百年奋斗历程中,统一战线始终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到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再到爱国统一战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历史和现实证明,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发挥统一战线的制度优势。
2023-12-12更新 | 11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材料二:十八大后经济领域法治建设盘点:
1.根据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税收法定”的要求,将完成增值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立法工作。
2.2014年6月23日《食品安全法》首次大修。主要重点在加大问责机制、建立对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方面。
3.2014年8月1日起,《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施行,商业银行依法收取服务费用。
4.2014年8月底,《预算法》大修通过,并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把政府的全部收支纳入预算范围,强化对预算的硬约束等;
5.2014年9月,银监会简政放权,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批准筹建民营银行。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扬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发展法治理论、创新法治方式,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经济立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
2015-07-15更新 | 34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养育了全国3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34%的经济总量,生产了全国33%的粮食。2016年1月和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新理念新思想,并对制定长江保护法作出明确部署。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长江保护法列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一类项目,并纳入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年度工作计划。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为了使长江保护法得到有效落实,加强长江保护中的行政地域协调,长江保护法进行了制度创新,建立了长江流域协调机制下的分部门管理体制;长江保护法为检察机关办理涉长江案件提供了更明确的政策指向和更充分的法律适用依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强化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切实把长江大保护监督抓到底、抓到位。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治理长江过程中是如何坚持依法治理的。
(2)结合材料,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长江保护中发挥的作用。
2021-08-17更新 | 2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