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3 题号:1552476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龙门金刚》到《只此青绿》,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绝美中国元素一次次令世界惊叹。随着中国传统文化频频出圈,“国风”已成为一种潮流,在年轻人中大受追捧。

在国风潮流的背后,既是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也是传统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方面,4K高清直播、XR和VR等技术的运用,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让人们能够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拉近了现代与传统的距离。另一方面,专业人士的创作、草根社群的活动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相互交融,促成了众多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爆款”和时尚品牌,推动国风从小众文化逐渐流行起来,使“国潮”成为时尚。

国风的流行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表现,也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自己的道路注入了新鲜动能。在为此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封建糟粕借着国风的潮流沉渣泛起,一些庸俗文化也伪装成“国风”招摇过市。如何使国风潮流“不退潮”,我们还需要更多思考与探索。


(1)有人认为,封建糟粕和庸俗文化借机复苏说明国风的流行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倒退。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国风文化能够形成潮流的原因。
(3)为号召同学们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即将组织“国风小小传承者”主题活动。请你为这一活动撰写两条标语,要求主题突出,朗朗上口,每条在20字以内。
2022·黑龙江哈尔滨·二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

古籍,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特别需要悉心呵护收藏,但古籍只有为读者使用才能发挥其价值,这就产生了古籍“藏”与“用”之间的矛盾。可喜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矛盾被古籍数字化这种方式所化解。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用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202398日,“中华古籍资源库”古籍数字资源发布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会上,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联合发布了第八次古籍数字资源,新增发布古籍资源1672部(件),为阅览和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料,进而使古籍得以更好传承。

大数据时代,数字人文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古籍整理研究带来了巨大机遇,使古老的典籍迸发出时代活力。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方法和与之相应的理念整理古籍,发扬学术,传承文化,赓续文脉,成为时代交付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知识,分析古籍“藏”与“用”之间的矛盾。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如何使古老的典籍迸发出时代活力。
(3)“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用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分析该观点是如何体现思维正逆互补的。
2024-01-18更新 | 269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年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21世纪的和平年代,家书再次出现“抵万金”的状况。
十多年前,书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而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传统的书信往来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打电话”或是“微信”“QQ”联系。
而今,书信已然成为一种记忆。互联网时代,书信文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并且渐行渐远。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书信该不该传承下去?
反对传承者认为,虽然书信是一种很有内涵的文化,写信给自己亲密的人,更利于事情的叙述和感情的含蓄表达,但是书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写起来也很麻烦,远不如一段微信语音及视频来得方便快捷。
赞成者认为,书信有它的优势所在,它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这是社交网络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网络时代里,书信的使用率虽然已远不如往昔,但是它们会携带着人性情感和纪念意义继续存在。小到家风传承、情感交流,大到爱国教育,书信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不能在我们这里断档。
(1)你认为书信文化该不该传承下去?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书信文化走向衰落的原因。
(3)某市准备组织中学生写一封廉政家书的活动,请你为该倡议活动写两条主题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2016-11-26更新 | 28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8月,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年之际,故宫博物院、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和腾讯集团制作的“数字故宫”小程序近日上线。该小程序全面整合故宫在线数字服务,集文物数字化成果、新文创产品、知识普及及功能性导览为一体,用户可“一站式”实现在线购票、查询地理位置和游览须知,并能“云”游故宫。

“数字故宫”小程序最硬核的是,选取600件故宫馆藏珍贵器物,基于数字科技深度学习大量器物表面的纹饰,识别出多种装饰艺术中频繁出现的传统纹样,首次实现数百件文物通过纹样“串联”的独特效果。这也是数字技术助力文物保护的魅力所在,是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的生动实践。这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故宫二十余年数字资源采集应用和新文创产品开发之集大成,以及故宫线上数字服务的范式转变,也看到了加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打造更多中国文化符号的代表性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数字科技是如何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2021-04-10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