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人民当家作主 >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 最真实的民主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05 题号:155412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从来不是哪一国的专利。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资格垄断对民主的定义权和裁判权。

◆自导自演的“民主峰会”

从新冠疫情暴发至2021年12月期间,美国报告了超万起针对亚裔仇恨事件,疫情已经造成近90万人死亡。美国两党一些政客无德与无能,抗疫不力。他们受大财团的影响,持续散播“政治病毒”,不断加剧社会撕裂,而为冲突买单、承受痛苦的只会是美国广大普通民众。美国的一些分析人士呼吁美国政客要停止数播“政治病毒”,把精力投入到防疫抗疫当中。

变本加厉的是,美国无视自身千疮百孔的民主状况,在2021年12月8日,根据自己对民主标准的臆想和利益关系的亲疏远近挑选“志同道合”的参会者,操弄拼凑了所谓“民主峰会”,企图破坏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煽动分裂,制造对立。这种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的行径,不过是“皇帝新衣”式的讽刺剧,注定沦为当代民主发展史上的笑柄。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美国“民主峰会”为何会注定沦为当代民主发展史上的笑柄。

◆美式民主的虚伪和双标

长期以来,美国自诩为“民主灯塔”“民主教师爷”“民主样板间”,认为自己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顺我者民主,逆我者专制”。如美国政客将发生在本国民众冲击国会山视为暴行,却把反中乱港暴行称为“美丽风景线”,当美国、西欧等国家或地区发生恐袭事件后,美忧心忡忡,并对恐袭受害者表达同情之情,而对包括在中国、俄罗斯、中东等国家或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美国往往很少谴责恐怖分子或组织,反而会借题发挥,指责这些国家或地区存在所谓的“人权问题”。


(2)结合材料,从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角度,揭示“美式民主”的虚伪和双标。

◆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程

在5000多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本思想。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广大劳动人民始终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最底层。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点亮了中国的民主之光。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对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并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民主发展的政治制度保障和社会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今天的中国,全过程民主理念深入人心,中国人民对人民民主充满自信。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百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历程的启示”为主题写一篇时政小论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5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为把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了原则依托。

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逻辑,有助于更好地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整体性规范和系统性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出来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引领,能够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正意义;协商民主在现实中体现为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渠道,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将这些协商渠道固定下来、确立程序、形成规范,大大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样态;在民主与治理深度融合、民主蕴含治理效能的趋势下,有效监督是保障民主权利不被中断、权力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治理高效提质的前提条件,离开完善的监督体系,民主效能无从谈起。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谈谈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逻辑的理解。
2023-04-13更新 | 59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起草一份好文件,必须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广泛吸纳全党全社会智慧。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 《决定》)起草过程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2019年4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在党内一定范围组织讨论,广泛征求对全会议题的意见和建议。

9月初,全会《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和各地区,在党内广泛征求意见。党内老同志也对全会《决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意见。

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全会《决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10月28日,动员全党力量、凝聚各方智慧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正式形成。

10月31日上午,拟提交全会表决的全会《决定》稿再次交由各小组讨论。仔细研读、研究思考、热烈讨论.....与会同志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又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决定》是一个举旗定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好文件,是推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决定》的形成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
2020-07-02更新 | 11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全过程”和“人民”为关键词,充分体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保证了过程民主和结果民主、形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有机结合和无缝衔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了民主的真实性与过程实在性。资本主义民主主要体现在选举环节,而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了资本主义“非全过程民主”,彻底改变了那种“一次性消费行为”般的民主游戏。


“人民是全过程民主的底色和特质”。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加以说明。
2022-01-06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