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 文化创造的主体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3 题号:155748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红色遗迹数量众多、覆盖面广:红色地标独一无二、影响深远:红色基地内容全面、主题多样;红色文化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等鲜明特征。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无论在时间跨度还是空间维度上,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独特优势,在全国红色资源宝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甘肃省弥足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上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丰富红色资源,发挥甘肃既是古代“飞天”故乡、现代“飞天”摇篮,又是新中国石油化工和有色冶金工业摇篮的优势,全面贯彻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创新融合发展红色文化,着力讲好甘肃红色故事,变宝贵红色资源为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增长点,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以实际行动助力富民兴陇。目前,甘肃省已培育“红色沃土”“长征丰碑”“浴血河西”三大红色旅游区,建成A级红色旅游景区14处,有10个系列16个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3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努力打造甘肃红色旅游拳头产品,力争“十四五”期间全省红色乡村旅游景区大部分达到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准,加快形成“经典景区闻名全国,精品线路联通全省”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甘肃省着眼提升乡村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指导各地改造升级红色场馆、红色景区,不断创新红色文化场景、红色故事的再现模式,打造红色精品演艺、红色文化体验等项目,开发有市场吸引力的红色文创产品,有效提高游客的体验感,不断拉长消费链条。此外,甘肃省督导各地在红色旅游发展中要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丰富农民参与形式,帮助广大农民在当地红色景区就业,吸引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让红色旅游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甘肃是如何通过讲好红色故事来传承红色基因的。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说明在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和助力富民兴陇中应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就“青年学生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提出两条思路。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8年,中国正徘徊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发展的逻辑是什么,中国现代化到底要通过何种方式抵达?自近代以来盘桓在中华民族头上的问题,再次成为时代之问。

材料一这是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这场讨论,成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哲学宣言,不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凝聚了思想共识,而且确立了中国改革进程的理论原则和思维模式。这场讨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既成为改革开放的前奏,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奏,使中国在道路探索上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的良性互动。这场讨论,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解放思想的力量、实事求是的精神,强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演进,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过渡。

材料二40年前的冬天,时年35岁的严金昌和小岗村其他17位农民在契约书上按下“红手印”,冒死实行土地大包干。经过40年的努力,小岗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社会保障和民生明显增强,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也迅速发展。小岗村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当地的优秀“村官”带着“大包干”带头人、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赴华西村、南街村等地取经,学习他们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回来后又在村民中集思广益,充分挖掘小岗村的文化资源,把历史悠久的花鼓戏发扬光大,组建了秧歌队、电影放映队,建起了“大包干纪念馆”,搞起了“红色旅游”等,把文化事业做的红红火火。


(1)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真理标准大讨论”为什么能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小岗村是如何把文化事业做的红红火火?
(3)“真理标准讨论”是创新,小岗村发展是创新,班级要召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班会,请围绕“创新”列出两条发言提纲。
2019-03-09更新 | 19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就备受评,今年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一亮相,便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
该剧创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和人民心声,取材于反腐腐败斗争的生动实践。通过直面中国官场的矛盾冲突,揭示不良政治生态,引发了人们对政治生态、社会风气以及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集中全释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该剧以正剧的姿态为影视界注入正能量的同时,也为反腐工作提供了活教材,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了精神动力。《人民日报》高度赞扬该剧是“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人民的名义》热播对我国当前文化创作的启示。
(2)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人民的名义》能够“双丰收”的原因。如果你参与编剧,请你为党员干部写一条拒腐、反腐警示语,并指出哲学依据。
2017-07-03更新 | 26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古都之脊重振,北京老城复兴。

北京中轴线,是一条长达7.8公里的城市轴线。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它是“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聚焦这条“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北京市从2011年启动了申遗工作。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大批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强化。


【文物修缮】

近年来,中轴线上百余项文物修复陆续启动。栉风沐雨的古都细节,在时光中渐次闪亮。

从最北端的钟鼓楼向南望,是地安门大街,以及景山公园的寿皇殿、万春亭。景山向南,过故宫、天安门广场后,是京城所有城门中最具规模的正阳门。2020年10月,正阳门箭楼修缮启动,对象包括箭楼城台、浮雕、窗眉、室内木构件油饰、屋面等。修缮中,每一处都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

正阳门箭楼的开放规划中,设计了打卡中轴线、寻找镇水兽、重走正阳桥三个景观,通过引入互联网打卡、互动直播等新兴服务业态,向世界讲好中轴线故事。未来,正阳门箭楼可能打造成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并通过各种互联网玩法吸引众多年轻人到访游览。

【点亮中轴线】

中轴线两侧,北京在功能疏解、古建修缮、街巷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老城保护”替代“旧城改造”,百余项工程陆续启动,古都尽显芳华。

2021年,北京市开始实施“点亮中轴线”项目,北端范围延长至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晚上,从鼓楼向南远眺万春亭,一条璀璨的灯光带向南延伸,照亮了钟鼓楼、旧鼓楼大街和地外大街,仿佛郭沫若先生笔下的“天上的街市”。

【非遗保护】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文化形态的中轴线,又包括国家礼仪传统、建造技艺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遗项目“天桥中幡”(民俗杂技)、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民间音乐);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民俗舞蹈)、天桥掼跤艺术(传统体育)、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传统技艺)等都是中轴线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内容。这些传统民俗既承载着北京人对中轴线的集体记忆,更反映着北京老城生活的民俗文化以及中国传统建筑技艺。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第三章为“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保护活动。“公众参与”既是近几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所强调的,也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不同于以往申遗项目的突出特点。中轴线上不光有恢弘壮丽的建筑,也有普通百姓的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相关知识,说明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中有哪些有益的经验。
2023-01-11更新 | 3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