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大众传媒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0 题号:15962786

2022年1月7日,新一年的江苏省“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拉开帷幕,歌舞《舞龙灯》、京剧《咏梅》等获奖节目纷纷亮相,文化下乡作为改善社会风气,满足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定期性,制度化活动,有力促进了乡村文化建设。

在文化下乡的同时,乡村文化也逐渐走进城市:

乡村影视乡村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近期热播的《温暖的味道》把乡
村振兴的主题用一种接地气的家常里短、柴米油盐的样貌来进行温暖的田园生活般的娱乐化表达,挖掘了乡村的精神面貌,丰富了城乡居民精神生活,也吸引了更多观众去关注三农、关注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一部分市民倾向于在假期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乡村的宁静,促进了城乡文化互动的有效方式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乡村康养、农耕文化体验成为城市居民新的时尚。
乡村主播2021年底,抖音主播“张同学”以拍摄制作展现乡村生活短视频
在两周内吸粉百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互联网时代,现代科技记录乡村文化,推动乡村特色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触网”,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发展。

对于乡村文化进城,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赞成者认为:乡村振兴不能孤立作为,需要在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发展的更大空间、更大格局中进行。单纯的文化下乡让乡村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建设自身文化的内生动力,需要发掘悠久的农耕文明遗产,通过政策支持、科技赋能支持乡村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推动城乡文化交流互鉴。反对者认为:乡村文化走进城市之时便失去了它的环境土壤,实质上是为城市所同化,以乡村文化的形式展现城市文化的内涵,同时,伴随着商业化运作也会导致原有乡村文化的破坏与变异,使之趋于庸俗化,进而失去其土壤和活力。


(1)请选择一方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你赞成或反对“文化进城”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知识,分析如何通过“文化进城”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十几年前,涉案剧、反腐剧扎堆荧屏,展示犯罪情节和手段的东西越来越多,导致正不压邪,甚至教会社会上的人犯罪。反腐剧应该坚持“反腐、倡廉、正能量”的原则。腐败不是主流,不能否定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巨大成果。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整治涉案剧,及腐剧进入沉寂的十年。
       2015年,中纪委调研时提到,十八大后反腐轰轰烈烈,却没有一部相关的电视剧。2017年3、4月间,投资1.2亿元的现代版官场现形记《人民的名义》应运而生,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掀起一场久违的“全民追剧热”。看来,好的东西依然是大家追寻的主流。艺术作品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要对现实素材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艺术加工。电视剧不只历史和穿越,<人民的名义》还原反腐生态、反映人民关切、采风真实案件、吻合时代脉搏,是近年来的优质国产正剧。 《人民的名义》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光明hold住黑暗。
(1)《人民的名义》让“光明hold住黑暗”。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总结实现这一效果的经验。
(2)置身多元文化时代,请就如何吸取正能量提出两条建议。
2017-06-15更新 | 137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较难 (0.4)
【推荐2】2014年,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外交战略初显。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我国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及部分产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统计

注: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21.6%。
材料二:2014年10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中欧论坛峰会演讲中指出,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有开放的信念、合作的信念,就能跨越山川海洋的重重阻隔,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宽广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经济体,“最大”与“最大”交融、一切都有可能。中欧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增长了230多倍;中欧应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希望欧方对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提供更加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希望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鼓励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领域的合作。
(1)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中欧合作,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材料三: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四国。中国主张各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构建真诚互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访问期间,拉美媒体把最醒目的版面、时段留给了中国贵宾;中国将一套包括《北京青年》《老有所依》等作品的DVD光盘作为国礼赠予对方,明确表示将在巴西增设多所孔子学院,举行“中拉文化交流年”……为外国友人打开了解中国的窗口。
(2)结合材料,分析此次习主席拉美之行是如何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
(3)结合材料,说明中拉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主张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材料四:古丝绸之路是链接亚洲和欧洲、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纽带。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曾得益于东方古代智慧的滋养,亚洲的现代化进程更离不开向欧洲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成果的学习。“东风西渐”、“西风东渐”各领风骚,促进了亚欧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着眼点是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以文化的交流交融为经济建设搭桥铺路,使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4)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阐明我国对待中欧文化交流交融应持有的态度。
2016-11-26更新 | 604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材料

2019年10月5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进口博览会的标识(如下图)由中间的地球、外侧的浅蓝色圆环、进口博览会中英文名称和英文缩写(CIHE)等部分组成。图标中间为地球,寓意进口博览会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地球上的绿色中国,表明我国着力打造一流绿色展会。进博会的英文简称“CIE”中间两个字母“Ⅱ”形似一扇打开的大门,字体颜色选取中国红,象征着中国热情好客,欢迎世界宾朋。如同百川入海,不同文化在上海融合,让这里成为精彩汇聚的舞台。充满自信的本土文化、琳琅满目的国际文化、世界一流的顶级赛事……灵感在这里碰撞交融,上海化身为一座激情鸣响的舞台,为进口博览会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境。



(1)说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会徽是如何体现我国新发展理念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3)假如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会于2020年6月22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某城市举行,请你拟定两条推介宣传语。(每条不超过15字)
2020-01-30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