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遗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11 题号:15746737

2021年7月25日17时40分,在中国福建福州举行的第4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申报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项目增至56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一共由22处代表性遗产点组成,具备高度的完整性与真实性。22处遗产点有18处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同时,22处遗产组成部分之间具有功能、空间、社会、文化上的紧密关联,在推动泉州成为世界性的海洋贸易中心的进程上,构建了一个完备的体系。

在泉州成功申遗光鲜的背后,在申遗的道路上却并不是一帆风顺,其实,泉州的申遗之路已经磕磕绊绊地走过了20个年头。泉州自2001年开始便开启了申遗之路。2001年,“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申遗方案获省政府同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列入预备清单。2012年,泉州、宁波、南京、广州等9个城市共同入选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组。两年后,该9城联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泉州共识》正式诞生,9城建立合作联动机制,构建联合申报、保护管理、宣传展示“三位一体”的“海丝申遗”运作体系。2019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

20年之后,“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申遗之路终见曙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申遗的文化意义。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保护传统村落 传承中华文明
甘肃天水市庙坪村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这里的灵源侯高皇庙,是为纪念唐代战将雷万春而建的。村里的三块石碑,记载着村子北宋以来的历史;每户门楣留下“耕读第”、“清平乐”、“映南极”等字样,传递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面临着村落文化后继乏人的严峻现实。“怎样才能在保存‘形’的同时,让‘神’延续下去呢?”一位回村省亲的村民站在破旧的老宅前,发出无尽的感慨。
材料二:关注历史 关注传统 关注民生
随着传统村落消失的日益加重,保护传统村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如何有效保护还在摸索。有的地区以近乎残忍的冻结方式来进行保护:比如要有“依依墟里烟”的景象,村民就不能用煤气做饭,只能烧柴火;要看见老牛耕作,村民就必须舍弃先进农机具而用牛犁地。片面保留原貌,使村民享受不到现代文明。把村庄和村民像小件文物一样陈列起来供参观,让他们停留在以前的某个时代。
传统村落应该得到保护,但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提高传统村落居民生活质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请你从志愿者的角度,为保护传统村落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在对待传统村落的问题上,既要着重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要改善民生。请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2015-02-10更新 | 242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

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考古工作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在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今天,请就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列举两条理由。
2021-03-17更新 | 24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全面宣传展示中国世界遗产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首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将于2017年8月11日至15日在福州举办。本届博览会以“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为主题,同期还将召开“首届中国世界遗产(福州)高峰论坛”,力求为热爱世界遗产文化、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搭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届时,30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官员、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大师等将齐聚一堂,围绕共同关注的世界遗产文化开展交流与展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面临着许多国家都曾经历的问题,即如何处理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这些年来,被指定为世界遗产的旅游景区,因开发造成景观和环境破坏、遗迹破坏等情况越来越突出。比如,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世纪70年代申遗成功后,旅游开发带动收入上涨,却因疏于保护而破坏严重,一度被列入“濒危遗产”。在中国,旅游产业整体还不成熟,巨大的利益驱动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旅游规划经常被短期利益蒙蔽,缺乏具有责任感和科学眼光的长期规划,肤浅开发、过度开发随处可见,把世界遗产搞砸的案例也不少。保护与开发,一体两面,很难切割。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规划、管理,已成为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召开首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处理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3)请就如何处理好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提出两条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建议。
2017-09-02更新 | 2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