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3 题号:157970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长征精神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以红军将士为榜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某班计划召开以“纪念长征胜利85周年”为主题的班会,假若你是其中一员,请列举两条发言要点。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材料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水患频繁”,这就是时代给中国共产党人出的“问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就是时代的答卷,黄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足迹遍布黄河流域九省区,要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2021年9至10月,黄河遭遇历史罕见秋汛,由于堤防、水库等的坚实护卫,以及流域机构的有效应对,黄河流域的良田安然无虞。

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治理时强调“黄河宁,天下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区域重大战略,立足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用大战略运筹区域发展大棋局,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材料二   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第二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是对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科学定位。顾名思义,所谓根,就是说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文化;所谓魂,就是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价值观念和黄河文化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把黄河的保护和治理提高到了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的高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把黄河的保护和治理提高到了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保护和治理人人有责。请你为黄河的保护和治理另写两条宣传标语。(每条不得超过20字)
2021-12-24更新 | 31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2017-10-10更新 | 4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中国人民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涵养了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这样一种斗争精神,就是一种知难而进、逆流而上的勇气,一种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气神,一种遇强更强、愈挫愈勇的坚韧。这一精神贯穿于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中,也贯穿于北斗系统的研究历程中,还贯穿于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

材料一 2020 年 7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在开通仪式上习近平充分肯定了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的成就。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培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北斗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诠释,是中国精神极其鲜活、极其真切、极具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广大科研工作者继续勇攀科技高峰,激扬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 礴力量,我们一定要传承好、弘扬好。


(1)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传承、弘扬好“北斗精神”。

材料二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从 1994 年“北斗ー号”工程立项开始,一代代航天人一路披荆斩棘、不懈奋斗,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事业大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的责任担当,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高端技术空白地带白手起家,用信念之火点燃了北斗之光,推动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闪耀浩瀚星空,服务中国与世界。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已实现新突破,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 7000 万片。北斗高精度产品已出口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全球已有 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随着服务能力的增强,北斗系列正在为全球发展贡献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逐梦北斗“星路”中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材料三 举国战“疫”之时,被视为最具个性的“90后”在国家需要他们时,没有临阵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披上白衣,他们就是捍卫群众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穿上警服,他们就是守护城市安全防线的钢铁战士;戴上袖章,他们就是维系社区运行的基层干部…因为,他们的基因里本就刻写着责任担当,血管里本就涌动着家国情怀。


(3)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90后”在抗“疫”中所展现的担当对青年学生的启示。
2020-11-12更新 | 7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