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实现人生的价值 > 价值与价值观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1 题号:158539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从1921年到2021年,我们党走过了风华百年的光辉历程,谱写了气春山河的壮丽史诗,注重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学习党史,内容上学的是党的光辉历程,本质上学的是党的初心使命,最终领悟的是党的道路方向,要通过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我们自己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学习党的历史,就要自觉接受红色精神洗礼,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智慧的力量,用红色精神补钙壮骨、固本培元,无论何时何地都始终做到信仰不变、信念不移,信心不减,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学习党史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学习党史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大规模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居民或当地单位对包括垃圾场、化工厂等建设项目本身并不反对,但抵制将它们建在自己的社区或城市,人们称这一现象为邻避现象。造成邻避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以牺牲发展质量换取经济增速,存在邻避设施选址不当,未能最大限度降低其危害;忽视公众权利诉求,缺乏与公众交流与沟通。公民在环保意识提升的同时,一些居民人为夸大项目的负面后果,存在过度维权,甚至采取非法手段维权的现象。为了缓解“垃圾围城”现象,某市政府拟在该市的某个区域建一座垃圾焚烧厂,并准备让企业参与建设垃圾焚烧厂项目。该区域的居民闻知此消息后,担心垃圾焚烧厂带来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给自己的房产带来贬值等负面影响;担心企业在垃圾回收、处理、运输、综合利用等各环节技术不成熟造成排放超标,在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企业搞虚假环评等。


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剖析邻避现象产生的成因。
2022-06-15更新 | 69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美国开启了民营太空经济时代,我们重启了地摊经济。今年的疫情严重冲击了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就业。发展“地摊经济”,不仅解决了消费者在室内消费信心不足的问题,也极大地满足了当前疫情防控下复工复产的要求。为此,中央文明办宣布要求,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2020年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地摊经济,向来“自带”争议。管得太松,道路拥堵,垃圾遍地,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甚至仅噪音这一项就让很多人叫苦不迭。管得太严,则“把孩子同洗澡水一起泼掉”,影响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城市最基本的民生考量。如何让城市增添“面子”,又让市民填饱“肚子”,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在人间烟火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这既是城市发展治理观念的转变,也给城市主管部门更好地服务民生提出了新的思考,对城市治理能力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中央文明办要求出台的必要性。
(2)不同的人对发展地摊经济有不同的看法,请举例说明,并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阐释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
角色看法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
城市管理者
消费者
经营者

(3)围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这一主题,请结合本地实际,给当地政府写一份建议书,并论证其合理性。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切实可行。
②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加以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2020-08-20更新 | 89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加强劳动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凝练与体现,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劳动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再到“铁人王进喜”“时代楷模张桂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精神文化撑起了中华民族发展的脊梁。不同时代的劳动模范以自己的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子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要学习劳模精神,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让学生热爱劳动,做到知行合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2)学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请你为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提两条建议。
2021-11-21更新 | 1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