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1585899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淌在街头巷陌的叫卖吟唱声,是民间文化与市井生活的象征,是穿透历史、雕刻时光的动人小唱,是珍贵的有声文物。陆游写“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南宋深巷叫卖杏花的伞下风情;陆文夫记忆里,旧时“阿要大白米唉”“阿要白兰花啊”的姑苏吆喝,是与苦难并行的市井生活场景。中国百姓生的抗争、美的念想,在这一声声低吟浅唱里代代延续。这些游吟式的叫卖吟唱,汇聚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结晶,见证着文明迭代、城乡变迁,书写和记述了中华民族朴素、勤勉、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哲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变迁,叫卖声所依附的底层商贩日常经验与生命痕迹已不可见听,那些抑扬顿挫、异彩纷呈的叫卖吟唱已渐行渐远。今天,我们不禁怀恋这古老、传统的叫卖声,希望通过回味城市的脉动和记忆中的声音,去除生活中的浮躁与喧嚣,增添生活的恬淡与悠闲。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叫卖吟唱的生发、演变与怀恋。
(2)游吟式叫卖吟唱是穿透历史、雕刻时光的有声文物。请你为保护和传承叫卖吟唱声响艺术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历史遗迹、文艺汇演、民俗宗教、主题公园……各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态日渐崛起,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层面、多领域的相互融合态势。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扩展了旅游的方式。
材料二:2015年9月,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一些地方纷纷加入抢“琅琊”地名的混战。安徽人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南京人则指出剧中的大梁国都“金陵”就是 南京。安徽滁州更是落实于行动,将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换成了“琅琊阁”,而这块全新的匾额落款居然是宋朝的苏轼。有评论指出,这一做法是在商业利益冲动下“打劫”历史文化,难以形成地方旅游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意义。
(2)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上述“抢名”、“改名”的行为进行评析。
2016-11-26更新 | 15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当今中国已经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如短视频、直播业等的发展,捧红了各类网红。而这众多达人中,李子柒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从酿酒、熬红糖、做糕点,到造纸、蜀绣、制墨、做竹子家具……她的视频把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在社交媒体呈现出来,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系列的创新,更具有打动人心、引起情感共鸣的力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向往、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对祖孙亲情的动容,光影之间,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风,成为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窗口。在某海外社交平台上,她的视频订阅者高达746万,李子柒获评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央视这样评价李子柒: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故事,讲好了中国文化。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李子柒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
2021-02-11更新 | 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留住历史根脉,坚定文化自信,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民族标识,是一个民族自信心的源泉和国家软实力的根基,历史的根脉不能断,要保护好,利用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基础,一块块青砖黛瓦城市最靓丽的颜色,更是文化自信最直接的体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留住历史根脉,坚定文化自信。
2021-01-05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