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 辩证否定的实质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20 题号:1586207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如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未来文化艺术领域将迎来哪些新机遇新方向?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两会文化界代表委员们聚焦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对以上等多个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老百姓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全国政协委员郑某表示,要拍好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不仅仅是镜头上的创新,而是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时代,了解时代当中的人民。

全国政协委员田某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中国文化是五千年一以贯之的。华夏大地的名山大川、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这些都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骨子里,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

考古盲盒带动全民“考古热”,跨界展演让文物活起来,数字科技助力沉浸式观展体验……全国政协委员马某认为,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让文物潮起来、活起来、动起来,文物将不再是尘封的历史,会变幻出更多鲜活的姿态走进日常生活。


(1)文化只有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才能欣欣向荣。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哲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政协委员们的观点对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启示。
(3)请列举两部弘扬主旋律的影视作品,并简要说明作品的时代价值。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央视纪录片走红,从《舌尖上的中国》,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让观众通过纪录片了解到很多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材料一:《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等领域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第一次通过对文物修复领域“庙堂”与“江湖”互动,展现传统中国四大阶层“士农工商”中唯一传承有序的“工”的阶层的传承密码,以及他们的信仰与变革。
材料二: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对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是汲汲于卷轴、瓷器、昆曲、武术等各种符号。如果历史只停留在零散的、呆板的符号上,那将会使传统文化失去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相遇”,向新一代的年轻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才能使中华文化不被来势汹汹的“日风”“韩流”“美剧”所淹没。
材料三:某校为了让国学文化与“现代相遇”,将国学文化的内涵与当代青少年人格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利用经典诗词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树立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相遇?
(3)有人在网上推荐《我在故宫修文物》时说到:“这部纪录片最让人感动的是‘匠人精神’,最顶尖的文物修复专家几十年如一日,从事着一份伟大又平凡的事业,而社会的发展需要无数个具有匠人精神的普通人。”请你推荐一部文艺作品(如影视、书籍、戏曲),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两个推荐的理由。
2020-10-16更新 | 90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处置工业文明带来的废弃物已成为我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央美术学院利用工业废弃物开展雕塑创作,开辟了一条化废为宝的新路径。师生们把本应当废铁卖的金属设备,转化为艺术创作的材料,挖掘其鲜明的、具有城市产业特点的元素,展开丰富想象,注入学院抽象造型基础进行再创造,诞生了一件件杰出的现代雕塑,使废铁变为承载精神的宝藏,激活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凸显工业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创新作用”角度,说明工业废弃物雕塑创作的意义。
(2)运用“辩证否定的实质”的知识,分析创作者们如何将工业遗存化废为宝。
2018-10-06更新 | 52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人类一直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有效方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靠简陋的设备,从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筛选寻找抗疟有效提取物,都没有成功。后来,他们从西晋葛洪“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中得到启发,利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经过191次试验,终于成功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如今依托人工化学合成技术,青蒿素已实现批量生产,上亿人因此而获救。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人评价说,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让中国之蒿走向了世界。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的特点的?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屠呦呦让中国之蒿走向世界的历程。
2019-09-20更新 | 2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